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从悲壮走向豪迈_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特别报道 > 新闻聚焦

探寻灾区可持续发展动力

时间 2011-05-06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号大小:]

  全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工作现场会启幕
  5月5日,全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工作现场会拉开帷幕,130多名与会代表深入重灾区绵阳市、德阳市实地考察灾后恢复重建成果,总结交流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经验,探寻灾区下一步加快发展、持续发展动力。省委常委、副省长魏宏,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副省长张作哈、李成云一同参观考察。
  安县—北川—绵竹—什邡……沿着一条条修整一新的公路前行,一座座美丽的城镇顽强崛起,现代化的厂房、各具特色的新居彰显着3年恢复重建成就。边走边看,边看边想,与会代表想得最多、谈得最热烈的是灾区下一步发展的新动力何在。
  在中国重汽绵阳重型卡车生产基地,一辆辆卡车正在现代化流水线上组装出厂。基地周边,沿辽宁大道,新晨50万台汽车动力总成项目、高新区汽车商贸城、富临新能源汽车基地……一系列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已完成布局。看到一个新兴的现代制造业在灾后3年内迅速崛起,并焕发出勃勃生机,参会代表感受到了产业积聚和产业链延伸的强大动力。
  “抓重建就是抓发展,抓产业就是促就业。”灾区热火朝天建设工地上的标语,浓缩了“围绕户户有新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的就业促进目标。在绵竹市人力资源市场,参会代表现场体验了富士康成都科技园远程视频面试用工过程。这是灾区就业援助安置就业、对口支援输出就业、对省内重大项目输出就业的一个缩影。
  北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巴拿恰商业街、绵竹孝德镇年画村……一路行来,浓浓的人气、商气让代表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促进就业,才能让灾区群众的笑更灿烂,更长久。
  为期两天的现场会还将对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实施和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扩大公共服务岗位供给,拓宽灾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大力实施新村扶贫、劳务扶贫、连片扶贫等具体工作提出要求。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