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记者
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灾害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迅速行动、奋起自救,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紧急响应、迅速行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决策部署,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和义不容辞的首要职责,积极投入和全力支持抗震救灾,为夺取抗震救灾伟大胜利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各级人大代表的重要作用。
服从服务全省大局 全力投入抗震救灾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的冲击,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人大干部职工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心系大局、有效组织、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
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指示精神,把抗震救灾作为各级人大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汶川特大地震举世震惊,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亲临灾区视察指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吴邦国委员长、王兆国副委员长等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十分关心灾区人民和灾区人大,及时发来慰问信、送来捐助款,并日夜兼程赶赴灾区一线慰问干部群众、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干部,给全省人大战线同志以巨大的鼓舞。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和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坚决把中央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之中。
省人大常委会迅速反应,及时做出重大部署。灾情发生后,常委会党组及时向省委请示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甘道明迅速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决定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人大工作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明确工作分工,对人大战线参加抗震救灾作出部署,并号召全省各级人大迅速行动起来,在省委和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在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和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全力以赴抗震救灾。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要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受灾地区的人大常委会要协助做好转移安置和衣、食、住、医等工作。5月20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发出公开慰问信,向地震灾区受灾群众表示深切慰问!向在这次灾难中不幸遇难的同胞表示沉痛哀悼!向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广大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公安民警,在川参加抗震救灾的国(境)内外救援队员、志愿者及广大人大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向日夜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勉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拼搏精神,全力以赴进行抗震救灾,尽最大努力把地震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帮助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生活。
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党组主动向当地党委请示工作,接受党委指示,并迅速召开常委会党组会议,迅速调整工作部署,决定号召各级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紧急行动起来,以抗震救灾为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一切服从服务于抗震救灾,紧紧围绕抗震救灾开展工作。按照当地党委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部署,各地人大特别是6个重灾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职工随即投入到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第一线。
始终服从抗震救灾需要,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我省各级人大常委会把抗震救灾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主动作为,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精心部署、全力以赴。按照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指导和指挥当地抗震救灾。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甘道明赴德阳,担任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驻德阳工作组组长,具体指导和指挥德阳市抗震救灾工作 ;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韩忠信赴绵阳,担任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驻绵阳工作组组长,具体指导和指挥绵阳市抗震救灾工作 ;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郭永祥担任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水利监控组组长、省水利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唐家山堰塞湖指挥部副指挥长,具体指导和指挥紫坪铺水库、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作;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志文担任省委藏区基层工作组组长,赴藏区调研和指导抗震救灾和藏区基层工作 ;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东升赴阿坝,担任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驻阿坝工作组副组长,具体指导和指挥阿坝州抗震救灾工作 ;常委会副主任王宇坤赴德阳,担任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驻德阳工作组副组长,指导和指挥德阳市抗震救灾工作。省人大常委会领导不畏艰险、不辞辛劳、忘我工作,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深入实地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指挥科学有序救灾,为各地抢险救人、安置灾民、处置次生灾害、维护社会稳定、谋划灾后重建等做了大量工作。省人大机关抽调10多名厅级干部参加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驻成都、德阳、绵阳、阿坝重灾区工作组,并迅速下派2名干部到重灾区汶川、中江县挂职,参加当地抗震救灾工作;向13个重灾县(市)人大机关划拨专项经费12.5万元,开展特殊时期的代表工作;派出6个抗震救灾慰问小组深入重灾区慰问受灾群众和人大干部职工,送去总价值近20万元、灾民急需的食品、药品。并将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捐赠的58万余元、民主法制出版社捐赠的10万元转交给灾区。常委会办公厅再次发出通知,紧急动员全省各级人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抗震救灾,紧急救援灾区,搞好捐助活动,解灾区燃眉之急。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常委会组成人员、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参加和列席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的人员为灾区捐款317万多元,捐助车辆、大型机械和粮、油、衣物等物资价值近1000万元,省人大机关干部职工捐款6.34万元,机关全体党员交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23.4万元。
重灾区人大勇担重任、迅速行动。绵阳、阿坝、德阳、成都、广元、雅安等六个重灾区市(州)和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以及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当地党委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迅速展开抗震救灾工作。重灾市州、县(市、区)的人大常委会领导都参加了本地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直接负责和组织指挥抢险救援、物资运送、医疗防疫、抢通道路、转移安置群众、排除次生灾害等专项工作 ;人大常委会机关也迅速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下设各个工作小组,把人大机关干部有序组织起来,第一时间参加到抗震救灾队伍中。地震发生后,交通通讯断绝,阿坝州人大常委会主任与州委书记一起,在第一时间徒步进入震中映秀镇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阿坝州人大常委会几位副主任按照州委的统一安排,火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组织开展救援灾民、抢修损毁公路、转运救灾物资等工作;州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干部职工成立了党员突击队、青年志愿者、救灾物资搬运志愿者等队伍,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召开主任会议,提出:“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人大要有大作为。”常委会领导分赴一线组织、协调抗震救灾工作,迅速抽调机关干部组成十几个工作组,分赴都江堰、彭州两个灾情最严重的地区及全市10处受灾群众安置点,参与受灾群众的救助安置工作,并送去急需的食品、药品、帐篷等物资。绵阳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机关30余名干部职工日夜值守在绵阳南郊机场,在近百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中,参与组织接受空运航班114架次的赈灾物资,组织车辆将8408名官兵运往德阳以及北川、平武、江油等重灾县(市),为尽快抢救被困群众赢得了时间。同时,绵阳市人大常委会还承担外来救援队伍的接待服务和工作协调任务。灾后十天内,为外来救援队伍协调解决运输车辆53台次,累计招募志愿者37000余名,派出志愿者31450余人次,主要参加了物资转运和新建灾民安置点服务等工作;为某野战医院配备了30张折叠式单人床,协调设置了临时厕所;为日本救援队解决了500个医用口罩;为安县高川、雎水灾区协调了230件医疗物资;为平武县抗震救灾部队协调解决了70顶帐篷和40捆彩布条;协调接收价值50余万元的捐赠物资。德阳市人大常委会一位领导作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总指挥,参与指挥全市抗震救灾工作,常委会其他领导同志和机关干部也都参与到指挥部、地震灾民救助组、救灾物资组、市场物资供应和保障组、医疗防疫保障组、重灾区供水及水质监测组等工作组的工作,其中2名同志被抽调赴重灾区绵 竹市的乡镇协助工作 ;什邡市人大机关的全体干部奋战在一线,积极参与后勤保障、清理建筑垃圾、安葬遇难者、收治受伤人员、安置1200余名受灾群众生活等工作 ;德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把解决绵竹城区10万群众的吃饭问题这个重任部署给绵竹市人大常委会。绵竹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机关干部职工从购置炊具、粮食,到合理设置供餐点,再到组织有序烹饪、就餐,克服重重困难,在10小时之内让10万受灾群众吃上了灾后第一餐热饭,受到了群众的热情赞扬。广元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两个突击工作队,慰问灾民,帮助开展救灾工作,并成立抢险救灾、灾情调查核实等6个工作组到重灾县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青川县近2000名各级人大干部、人大代表紧急动员,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青川县人大办公楼严重损毁,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全力以赴参加抢险救援,迅速开展了灾情收集报送、转移安置群众、发放救灾物资和机关自救等工作。雅安市人大常委会在震后迅速成立了8个抗震救灾工作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奔赴一线,积极参加组织救灾和安置灾民工作。
非重灾区的各级人大也积极组织、有效参与。及时向重灾区人大发去慰问电和慰问款物,并按组织要求选派干部赴重灾区参与抗震救灾。积极组织人大机关干部职工开展捐款捐物献爱心活动,党员干部自愿缴纳“特殊党费”。甘孜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70多名干部职工捐款51600余元,其中有两位深患重病还在治疗的老同志都分别捐出了1000元 ;川东北革命老区达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捐款10100元,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捐款上百万元 ;巴中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现场捐款1.02万元,不少机关干部还通过献血、手机短信、网上捐赠等方式积极支援灾区人民 ;自贡市人大常委会离退休老同志、四川奥运火炬手、92岁高龄的老红军荣金龙带头为灾区人民捐款。
在特大灾情面前,人大战线的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经受住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各级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与灾区人民群众命运紧密相联,坚守在一线,战斗在一线,奋力投身抗震救灾工作,展示出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表现出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向全国人大汇报,争取支持和帮助。特大地震发生后,省人大常委会及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汇报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受灾情况、抗震救灾进展情况以及请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支持解决的主要问题,积极争取全国人大对我省抗震救灾的大力支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四次委员长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抢险及救灾工作情况的汇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工作,决定将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入6月下旬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议程。坚决落实党中央的决定,支持国务院集中财力投入抗震救灾的安排,对2008年预算支出结构做出相应调整,以抗震救灾、保障灾区人民生活为根本,一切从抗震救灾工作实际情况出发,需要多少给多少。经全国人大批准的2008年中央预算中安排了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根据特事特办的原则,同时又要保证正常预算执行,同意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调用一部分乃至大部分,作为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的主要来源,按基金实际收支情况列入和调整年度预决算,以后再依法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鉴于中央国库库款比较充裕,所需资金可先从中央国库库款中调拨,要确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及时到位,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和监督。要求国务院对震后两年的恢复重建资金要早做考虑、早做安排,及时足额纳入年度预算。要及时总结经验,研究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全国人大及时组织了调研组,对四川抗震救灾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全国人大及兄弟省市人大纷纷以慰问电、慰问金或捐赠物资等形式向灾区人大及灾区人民传递问候与支持。
充分发挥人大职能 有力推动抗震救灾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全省各级人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工作职责,积极依法履职,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立法迅速跟进,提供法制保障。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依法促进和保障抗震救灾。按照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省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特别是灾区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地震中有成员伤亡的家庭给予再生育照顾,在地震发生后第74天就依法审议通过了《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汶川特大地震中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的决定》,对地震中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作出了适用《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之外的特别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及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免费提供生育咨询和相关技术服务,这一实事求是之举、顺应民心之策,受到了人民群众尤其是灾区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决定》出台当晚,海内外众多媒体详细报道了《决定》内容,引起了广泛关注,受到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根据羌族传统文化在汶川地震中受损极为严重的实际情况,在地震发生后第9天,常委会即依法审议批准了《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抢救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北川灾后恢复重建中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非常及时的法律支持。常委会还组织编印了《抗震救灾及恢复重建法律法规政策选编》,并对涉及抗震救灾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及时答复,为有关部门和灾区干部群众提供法律指导和咨询服务。成都市、阿坝州等有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立法权的人大常委会,也围绕抗震救灾的亟需,及时调整立法计划、加强立法调研、加强法制宣传,及时制定和修改了一批法规和条例,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法制保障。
加强依法监督,支持抗震救灾。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及时调整年初监督工作计划,围绕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依法行使监督权,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做好抗震救灾相关工作。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抗震救灾进展情况,于2008年7月下旬,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我省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作出《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对前一阶段抗震救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意省政府调整预算用于抗震救灾,号召全省各族人民继续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积极科学谋划重建灾后美好新家园。8月中下旬,省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四川省价格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加强价格监管,对粮油、肉禽蛋等食品和水电气、教育、医药、农业生产资料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商品或服务价格,以及重灾区群众生活必需品、救灾物资、恢复重建急需的钢材和水泥等商品的价格采取临时干预措施,促进了市场物价稳定和灾区社会稳定,保障了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进行。9月下旬,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我省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情况的报告,要求进一步加强救灾资金和物资监管,做到筹集合法有序、管理安全有效、分配公平公正、使用合规合理,确保专款(物)专用,发挥救灾款物的最大效益,向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交一份“明白账”。
绵阳、成都等重灾市人大常委会也针对本地区抗震救灾工作实际,围绕灾区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促进“一府两院”改进工作。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受灾群众安置特别是因灾失地农民和孤老、孤儿、孤残等困难弱势群体的安置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视察组,深入受灾乡镇开展视察调研,督促政府认真抓好板房和永久性农房建设等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妥善安置。2008年 8月,绵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5·12”地震受灾群众安置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等4条审议意见。同年10月,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5.12”特大地震灾后毁损住房规划重建情况的报告,要求市政府制定出台城镇居民灾后住房规划建设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加强建材物资保障,加大质量监管力度,确保建房安全,有力推动了受灾群众安置,以及后来的住房重建工作。针对城区市场供应和社会治安可能出现的不稳定情况,成都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组成5个调查组进行视察。对部分商店药品、卫生器材出现短缺,个别地方帐篷、方便食品、矿泉水等零售价格出现上涨等情况,代表们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物价的检查、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 ;鼓励大型超市和连锁超市坚持营业并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发挥其对平抑市场物价、稳定市民情绪的积极作用。成都市政府立即落实调查组提出的意见、建议,对6家市场、商场、超市的食品供应及价格情况进行了连续检查。针对个别商品出现价格波动的问题,相关部门加强了市场监管。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各级人大坚持监督支持统一,依法履行人大职责,形成了支持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
强化调查研究,促进科学救灾。省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各专委会深入开展抗震救灾专题调研,针对灾民安置、次生灾害防治、救灾物资保障、灾区社会稳定、灾区羌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等重大而紧迫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了加强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法制保障、加强我省通信行业应急机制建设、预算法预备费应对自然灾害有关法律问题思考等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抗震救灾、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等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成都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了由3位副主任分别带队的视察调研组,到青羊区、金牛区、成华区部分医院调研了解灾民救治情况。针对各医院存在伤员被褥缺乏、急救车辆紧缺、医用急救检验设备不堪重负等困难,视察组提出了尽快派遣专家组对医院用房进行检查,排除房屋安全隐患 ;进一步加强协调和调配各医院紧缺的救护车、急救设备和药品 ;合理分配重伤员,特别是应直接将重伤员送往二甲医院进行手术,以争取抢救时间 ;合理调配、安排外来专家到市内各医院参与救助工作;自发就医的灾民,先接收安置,并纳入收治计划。这些意见,受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促进了救援医治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
人大代表踊跃参与 大力支持抗震救灾
人大代表来自各条战线、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联系紧密。面对特大地震灾害造成的严重损失和各种危急考验,全省各级人大代表踊跃参与、敢于担当,积极投入和大力支持抗震救灾,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深刻内涵,展示了人大代表的高度觉悟和良好风貌。
心系灾区群众,抗震救灾显本色。灾情发生后,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在蓉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向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发出“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倡议书,号召全省各级人大代表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广元市青川县人大常委会发出紧急通知和《致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书》,鲜明提出:“越是危急时刻,越是危险地方,人大代表越要靠前”。全省各级人大代表迅速行动起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和支持抗震救灾。地震突发后,绵竹市面临停电、缺水、缺吃的严峻局面,全国人大代表、绵竹剑南春集团公司董事长乔天明要求公司后勤保障组在绵竹西门灾民最集中的区域设立稀饭供应点。在外界救灾食品还没有到达之前,剑南春公司的同志在二厂区门口支起两口大铁锅,把酿酒用的优质大米都用来煮稀饭。乔天明带领公司职工每天定时向灾民送稀饭,发送矿泉水、方便面等物品。地震发生后,还在成都治病的全国人大代表、绵阳九洲集团董事长张正贵立即赶回绵阳,组织指挥一支六十余人救援队,开赴重灾区北川。深夜,按绵阳市政府的救灾指令,九洲集团再派200人装卸救灾物资。省人大代表、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江利迅速组织救灾抢险队赴绵竹重灾区开展救援,配合专业救援组织共抢救幸存者71人,挖掘出遇难者遗体241具。省人大代表、成都市西区医院董事长郝士权,指挥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伤员,仅5月12日至5月23日就抢救272人,是成都市民营医院救治伤病员人数最多的。省人大代表、自贡市四医院副院长杨昆临危受命,担任自贡医疗救助队队长。他和60余名队员从接到通知到出发的时间不到3小时,顾不上和亲人告别,就冒着倾盆大雨赶赴重灾区北川县。他们连续奋战七天七夜,现场处置伤病员上千人次,抢救、转运、治疗危重伤病员370余名。都江堰市人大代表、聚源镇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张斌在灾情发生后几分钟就组织人员抢救学生,从废墟中救出学生50余人。地震发生后,郫县郫筒镇人大代表王文君、郑友良、李强、李健等立即组织19名联防队员,于5月13日凌晨3点赶赴都江堰,与消防官兵一道营救出10多名幸存者。成都市温江区永宁镇人大代表周旭、张入水,在地震当晚就赶往都江堰聚源中学抢救伤员,共救出被困群众3人,挖掘出遇难者遗体25具。崇州市人大代表、鸡冠乡乡长晏云鹤冒着余震危险,在公路断绝情况下,组织人员徒步赶到大木、竹根等边远村抢救、搜救灾民共1000多名。鸡冠山堰塞湖危及下游上万群众的生命安全,市人大代表、水务局局长张年福带领工作 人员穿越乱石飞落的地区,徒步赶到堰塞湖,冒死将湖水排出。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尚甫带病赶赴隆丰镇,与镇党委、政府一道,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及时抢救出200多名受伤群众,疏散群众到了安全地带。当得知西河水库大堤出现长100余米、宽40-50公分裂缝时,为了防止水库决堤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徐尚甫一边驱车赶赴水库,一边派人与水务局联系,会同隆丰镇当地现场制定排危措施,在驻军部队的配合下,险情很快得到排除。“我们是人大代表,在这个特殊关头,没有理由不主动站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当前的抗震救灾工作中!” 这是积极为灾区组织饮用水、食品、蔬菜等急需物资的新津县人大代表徐文明最朴实的语言。在抗震救灾中,人大代表身先士卒、勇于奉献,带领灾区群众战斗在一线、坚持在一线,起到了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慷慨捐款捐物,无私奉献显真情。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捐款捐物,向灾区人民倾情献爱心、伸出援助之手。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长征机床集团公司董事长仝捷,在地震发生后,立即组织公司职工为灾区捐款物82万余元 ;5月15日清晨,他带领29人奔赴德阳灾区,为东汽公司实施救援行动 ;5月23日,长征公司又派出第二支抢险救援分队,参加东汽公司灾后重建工作。全国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家刘沧龙在企业遭受地震造成的上亿元损失情况下,捐赠现金500万元。省人大代表、四川蓝光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在企业遭受巨大损失的情况下捐资1000万元。省人大代表、蓝剑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曾清荣,在其位于重灾区什邡的企业受灾严重的情况下,仍在第一时间向抗震救灾指挥部请战,将企业的车辆、生产和未破损的新厂房无偿用于救灾。成都市人大代表黄清平、邓诗维组织了6台装载机、铲车和80名工人赶赴灾区抢险救援。巴中市巴州区三江镇人大代表张中、何显明、张利琼带头并倡议126户蔬菜专业户给灾区人民捐送两车2.7万多斤黄瓜,为正缺蔬菜的灾民送上了“及时雨”。在丹棱县的省、市、县人大代表王福华捐款15000元,捐赠物资价值3000余元;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和朋友筹集资金30000余元购买了食品、水、棉被等物资于5月16日送往绵竹灾区;17日又组织10000余元的救灾物资分别发送到该县边远受灾山区灾民手中。据不完全统计,在川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抗震救灾捐募金额达1.52亿元。
发挥自身优势,危难时刻显身手。全省人大代表围绕有效救灾、科学救灾,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结合抗震救灾工作实际,发挥各自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等优势,深入思考、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各种建议、意见,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贡献智慧和力量。省人大代表、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江利在灾情发生后,迅速组织抗震救灾抢险队抵达位于重灾区绵竹汉旺镇的东方汽轮机厂。在救援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自身在建筑施工及设备操作上的优势,配合专业救援组织及团体全力以赴。崔江利充分运用丰富的施工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现场抢救方案的制定,并指出抢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为救援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在中国银行绵竹支行,一块块巨大的构件物横亘在房内,连吊车都无法吊起,崔江利及时与公司联系调派紧缺的设备、物资,巧妙地用挖掘机破碎锤,将一块块巨大的构件物打碎,使吊车顺利清理出大量的废墟,打通了救援通道,成功地救出7名幸存者,抬出26个死难者遗体。此外,各级人大代表还就安置灾民、卫生防疫、处置堰塞湖、排除病险水库隐患等问题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积极提出应对之策和各种意见、建议。
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我省各级人大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投身抗震救灾斗争,履行了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展示了人大代表的时代风尚,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各级党委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