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从悲壮走向豪迈_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特别报道 > 灾区重建

凤凰涅槃 互联网企业负责人感慨汶川模式令世人震惊

时间 2011-05-03 来源 四川新闻网
[ 字号大小:]

   一幅壮丽秀美的山水画徐徐在四川大地上铺开,一首壮阔豪迈的史诗缓缓在世人耳旁吟诵。不到三年时间,当我们再度来到汶川地震灾区时,这个记忆中山河破碎的伤心之地,已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4月9日,互联网知名企业负责人前往汶川映秀镇、水磨镇学习考察。
  映秀镇,黄泥墙、红灯笼,充满羌族风情的民居在阳光的照射下别具风味。考察团成员不无羡慕地说道,“生活在这里真是太幸福了。”汶川县县长张通荣告诉大家,规划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当地老百姓的长久生计。“通过‘家家有铺面、户户搞经营’的模式,实现人们就业创收的幸福生活。”一家销售地板的陈女士告诉大家,“这栋三层高的新房建筑成本加简装算下来总计10万余元,政府补贴2万多元、红十字捐款2万余元,自己出了5万元钱左右。”“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身为中国人真的很骄傲。”陈女士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
  在震源映秀地震遗址区漩口中学遗址前,学习考察团成员向遇难同胞默哀。在荡气回肠的音乐声中,大家轻轻上前敬献鲜花。汶川县委总工会主席郭素梅讲到,汶川共有13个乡镇,每个镇都有自己独特的定位。“映秀镇的定位就是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世界级的温情小镇。”据介绍,现在每天参观旅游的人数至少在5000人以上,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张通荣回忆,当初美国国务院和美国三所大学的相关人员前来汶川考察,对汶川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感到非常惊讶。张通荣告诉他们,“我们不是孤立的,全中国人民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的大手拉着我们的小手。国家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这样的人间奇迹。”
  考察团成员驱车前往被全球人居论坛授予“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荣誉称号”的水磨镇。这座小镇,天青水蓝,有垂柳环绕清澈的寿溪湖,有蜿蜒的禅寿老街,有花园式的援建安置小区,有人们对生活的享受和对未来的憧憬。青山环抱,绿水荡漾,这里不再有灾难和哀伤的一丝痕迹,而是充满生命的祥和气息。高高的吊脚楼沿山而建,像一幅掩映在烟雨蒙蒙中的泼墨山水,静谧而自然。
  吴女士在水墨古镇开了一家“成都名小吃肥肠粉”店铺,“没想到我这个农民,也当上了城里的‘老板’。”吴女士和她的丈夫正忙里忙外地招呼着生意,“现在周末来的旅客已经很多。等过段时间,天气变暖了,参观人数肯定还要增加。”现在,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吴女士更加坚信,“明天会越来越好。”
  据张通荣介绍,该镇原是个羌、藏、回、汉等民族聚居的农业镇,援助重建的广东省佛山市充分利用当地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特色,使之形成“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高原渡假水乡”的新风光。
  亲眼目睹、亲耳所闻,让第一视频董事局主席张力军感慨地说:“当地政府和广东援建方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实事,就是在于他们对映秀的爱、对老百姓的淳朴感情。真是大爱无疆。”TOM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国猛说道,“我们整个重建的力度、执行力,堪称奇迹。汶川模式令世人震惊。”经过这次考察,他颇有收获,“要把互联网行业的技术、讯息跟当地市场紧密结合,可以有很好的发展,不仅是发展旅游,还要发展农业等。”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