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从悲壮走向豪迈_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特别报道 > 灾区重建

倾力履职 魅力新汶川涅槃而生

时间 2011-05-11 来源 人民权力报
[ 字号大小:]

  汶川县,有着“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美誉。
  3年前那场特大地震,让全世界记住了震中“汶川”这个名字。3年后,从废墟中站立、崛起的汶川脱胎换骨,涅槃重生,让世人为之惊叹。
  而魅力新汶川诞生的背后也凝聚着该县人大常委会及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倾力履职的不懈努力和辛勤汗水。
 

“世外桃源”迷人眼


  这是一个神奇的现代版涅槃故事:一个被地震摧毁的山区工业区,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变成一座风景如画的生态新城和西羌文化名镇。这个山区乡镇就是汶川县水磨镇。
  位于岷江上游河畔的水磨镇在地震之前是阿坝州的工业重镇,这个仅有18个行政村的小镇在震前有63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如今,这些都已成为往事。按照新的重建规划,水磨镇被定位为“旅游、教育、特色农业和居住”功能区。那些黑烟弥漫的工厂,如今关的关,搬的搬,留下来的5家环评排放全部达标。水磨镇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已经通过“腾笼换鸟”式的产业转型得以支撑。搬走污染企业,建设成两条特色街区,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商业氛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休闲旅游;引进阿坝师专和四川音乐学院两所大学,进驻1万多名师生,凸显其“宜居宜业”的活力和典范;迁出高耗能企业留下的土地,用来安置生态移民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引进一批种植业、养殖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了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
  走进水磨镇千米禅寿老街,有一种身处“世外桃源”的感觉:地震之前破败不堪的老房子经过重建;昔日臭水横流的寿溪河,已建成一个碧波荡漾的湖泊。  
 

“家”仿佛安在景区


  与震中映秀仅隔一座大山的三江乡在地震之前,就是汶川县的旅游重镇,每年多达数万游客到这里感受“三江汇流、激流勇进”的大自然气魄。但汶川地震几乎将其夷为平地。
  “没有一间完好无损的房子,没有一条完好无损的道路,没有一个完好无损的景区。”很多三江人都会用这三个“没有”来描述三江乡遭受的沉重打击。今天,三江乡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走进三江乡与外界连接的门户——河坝村,由广东惠州援建的集“住房重建、旅游产业”于一体的灾后重建项目“藏家风情园”已建成,这里是三江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和游客接待站。村口竖起一个独特的大门,左边是具有藏羌风情的四角石碉,右边是两架木质水车,架在它们头顶的是两根碗口粗的古松树干,上面用藏汉两种文字写着“水乡藏寨”。穿过大门,原来坑坑洼洼的石子路已经被干净平整的柏油路取代了,江边被震损的房屋也被一条沿江狭长的绿化带取代了。傍山一侧的房屋都按照藏式民居的建筑风格进行改建、扩建或重建,从入口处到三江乡场镇,沿途布满设计考究的路灯。走在这里,仿佛置身于一个经过多年开发经营的景区,而不是刚刚完成灾后重建的小小村寨。
  朱晓红的新房子坐落在当地倾力打造的“藏家风情园”内,是一栋两层藏式小楼,白泥外墙、青石做坎,房前屋后青草依依,楼上楼下瓷砖铺面。“居住条件不仅比地震之前改善了很多,还可以利用新居中空闲的房屋办起家庭旅馆、搞起藏家旅游。以后的生活会很不错!”朱晓红说。  
 

倾力履职为重生


  看着受灾重镇的涅槃重生,分享着人民群众的喜悦,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代君心里也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两年,为了推进灾后重建,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行权,始终把科学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县人大常委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集镇公用设施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广东—汶川工业园区建设、灾后医疗卫生体系恢复重建、地震灾后州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恢复修缮、公安队伍建设等情况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这些专项报告时,既充分肯定成绩,又不回避问题,形成审议意见交由县人民政府研究处理,有效保障和推进了城乡住房、重大产业、基础实施、社会事业的重建。对群众反映的涉法涉诉、拆迁安置、工程建设等信访案件,县人大常委会督促“一府两院”依法妥善处理,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2010年,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县政府《关于广东—汶川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的情况报告》,作出了《关于广东—汶川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的决定》;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水磨古镇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暨重点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议案》,作出了《关于水磨古镇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暨重点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决定》
  为着力推进灾后重建,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参与全县中心工作,对民生工程重建项目进行专题视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加快民生项目推进、优化重建发展环境以及进一步落实好重建相关政策、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的建议。为推动“工业强县”战略,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广东汶川工业园区、漩口工业集中区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创新管理体制,明确产业定位,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发展空间,强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为有效促进恢复重建原地起立、发展起跳,县人大常委会还积极参与重建发展课题研究。针对制约城乡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切实加强规划编制,确保规划的执行的建议。这些建议对该县灾后恢复重建起到了促进作用。
  旅游产业是汶川县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县人大常委会围绕“三精”旅游发展方向,积极推动旅游二次创业。按照县委安排部署,人大常委会机关承担了水磨镇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常委会主任李代君和一位副主任分别担任创建指挥部正副指挥长,全身心投入到创建工作第一线,依托援建重建成果,历经90天的努力,按照国家评定标准,高分通过省检和国检,将水磨古镇成功打造成为我县第二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担任水磨、三江教育和旅游服务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的汶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代君在重建启动之初,经常奔波在各个工地,协调处理一些矛盾和难题,或者到老百姓家里再次收集意见,很多事情要亲力亲为,有些时候是一天一夜的不眠不休,往往忙得忘了吃饭、忘了打理头发,满脸尘灰,脚上的皮鞋沾满泥。李代君在三江、水磨一待就是几个月,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水磨镇的领导这样评价李主任:“他是三江、水磨教育和旅游服务指挥部的领导者,组织者、策划者,遇到问题他总是冲在第一线,有了他的统筹协调,很多重点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在重建中崛起,希望中奋进。我们坚信,一个崭新的汶川将将更加有活力,从磨难中奋起的人们将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