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之际,灾后重建已接近完成。四川省政府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项目已完工92.4%。
记者在地震灾区采访了解到,灾后重建坚持民主决策,对重建方式、重建选址、户型设计、工程监理、土地流转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地震后,成都市把“让群众满意”作为衡量重建工作的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在灾区建立村民、居民议事会等民主决策和议事组织,构建了广集民智的民主决策机制。
都江堰是成都市在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地方之一。对于如何进行灾后重建,都江堰荷花池片区的2000多户居民提出了上百种意见。
社区是原址重建还是迁址重建?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子?……居民们各有各的道理,一时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当地政府给出的回答是:“老百姓的事,让老百姓充分发表意见。”
为此,政府开始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都江堰的各级干部,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到荷花池社区走家串户,开了数不清的“坝坝会”,谈了数不清的“板房夜话”。
都江堰城镇住房重建办主任高守军说:“我们探索了多种重建方式,让老百姓能够在几种方式中进行自主选择。”
民意的自由讨论,在荷花池片区的绝大多数居民中间达成了共识,大家决定原址重建。接下来,荷花池片区内的业主以幢为单位,成立业主委员会,再从业主委员会代表中民主选举产生13人的原址重建议事会。
荷花池片区居民通过议事会进行自我管理,议事会负责这个片区重建的组织协调、反应群众诉求。无论是拆除受损房屋还是重建新房户型,都由业主表达意愿。
如今,一个群众满意的新社区已经重建完成。居民马世建说:“根据我们自己意愿重建的新家比过去好,租金也比以前高了,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住房重建完成后,产业发展规划的议题摆在了彭州市龙门山镇国坪村村民议事会上。村党支部书记邓川提议,请成都规划设计院进行一项20年的规划。专家考察后建议,将国坪村打造为“香草风情主题公园”,种植薰衣草等植物吸引游客。
一些村民不同意:“香草我们没种过,而且又不能拿来吃。不就是一堆杂草嘛!”
“我们只能在议事会上给村民代表们慢慢解释,直到他们弄清楚。”邓川说。
为了确定发展规划,村里开了十多次议事会,有时候一个问题从上午争论到下午;还有时候晚饭后召集大家开会,讨论到半夜。
最终,议事会讨论确定了打造“香草风情主题公园”,靠当地优美的山水资源做温泉、户外拓展等旅游项目的方案。
民意调查表发到每户村民家中,让他们对灾后重建的新家园提出自己的意见。“该修菜市场”“该修停车场”“该设个红白喜事场地”……议事会把各种意见收集起来。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村民们最终确定了停车场、菜市场、红白喜事场地、环境卫生设施等修建事宜。修多大?花多少钱?谁来修?村民们接着又是一番讨论……
农房重建是集中建还是分散建?青川县大院乡大茅村村民通过表决作出决策,并且突出“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木门窗”的川北民居特色。
北川县通过组织群众召开“坝坝会”“巷巷会”“板房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尊重群众的意见,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