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从悲壮走向豪迈_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特别报道 > 灾区重建

一位灾区村支书的重建故事

时间 2011-05-19 来源 新华网
[ 字号大小:]

  在汶川地震三周年到来前夕,记者走进北川县擂鼓镇盖头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新房,在蓝天白云衬托下,这个位于半山腰上的村庄分外美丽,让人感觉不到大地震留下的痕迹。
  在汶川大地震中,村里的房屋全部倒塌了。村民陈天友告诉记者:“重建搞得好,多亏了陈书记。”
  他口中的“陈书记”就是盖头村村支书陈正军。今年49岁的陈正军曾当过村里的民兵连长和村委会主任,2002年当选为村支书。
  地震那天,陈正军正在地里干活,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就组织村里的党员和干部一起去各组清点人员。
  “他女儿在北川一中上课,学校教学楼垮了,但他一直把村里的事情安顿好了,才去找自己的女儿。”村民陈天友说。
  幸运的是,虽然盖头村的房屋在地震中几乎都塌了,但村内无一人死亡。陈正军的女儿头部受了伤,但命保住了。
  2008年10月,余震渐渐平息,村民们开始重建农房。由于当时所有灾区都在大兴土木,建材不仅价格高还十分紧俏,特别是红砖供不应求。
  “到砖厂去买,排几天队也买不到。”盖头村二组村民马素秀说,买不到砖盖不了房,大家都非常着急。
  因为北川老县城在地震中成为废墟,县政府办公地点移至距离盖头村半小时车程外的安昌镇,为帮助村民购买红砖、尽快启动重建,陈正军骑着摩托车不知跑了多少回,终于解决了问题。
  砖买到了,盖头村重建风风火火地展开,2009年12月全村90%的家庭搬进了新居。
  为建新房,几乎家家户户都贷了款,陈正军开始考虑搞一些产业项目,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盖头村有一项传统产业——种茶,效益还不错。可是地震后,村民们都忙着修房子,山上的近千亩茶园就此荒废。陈正军认为,茶园的土地没有被地震破坏,只要花点时间,完全可以整理出来。他立即动员村民重振茶园,这样才能有一份长期、稳定的收入。
  茶园复产后,陈正军也没闲着。他和村里其他干部多方学习考察后决定,利用灾后重建的机遇引进无性系茶叶,改造茶叶基地,发展壮大茶产业。
  陈正军说,无性系茶叶要比当地的茶叶品种早发芽20多天,采摘的轮次多,产量高。如果管理得好,一亩茶园可以收入3000多元,几乎比过去翻了一番。
  接下来,陈正军又为村里引进了魔芋种植项目,把魔芋和茶叶间作,将茶园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魔芋每亩产量有1000多斤,每斤价格2元多,这样每亩地又可以增收3000元左右。
  此外,陈正军鼓励村民积极发展生猪养殖、林下养鸡等项目。去年,他又为村里引进了一家旅游公司,发展农家旅游。
  “把产业搞起来,老百姓不用外出也能挣钱养家了。”陈正军说,作为一名村支书,一定要带头找到一条长远的发展道路,让村民们少走弯路。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