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全省人大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暨“人大代表再行动”现场经验交流会

履职尽责谋发展 为民富民解民难

时间 2016-09-09 来源 四川人大网
[ 字号大小:]

   雅安市芦山县人大代表 杨成元

 

  我是雅安市芦山县人大代表、龙门乡红星村村主任杨成元,从2006年以来,我已经当了两届近10年的县人大代表,对人大代表职务有很深的感情,也十分珍惜这份荣誉,在平时的工作中也特别注重以人大代表身份去工作,去联系、帮扶群众。从雅安市开展“重建脱贫双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以来,我将本职工作与代表履职有机结合,坚持定期走访、联系贫困群众,思他们所思,想他们所想,积极为他们脱贫致富想办法、筹资金、引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一、联系走访听民声,社情民意记在心

 

  要当好人大代表,首先就要熟悉社情民意,要精准脱贫,就要精准识别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定期走访、联系选民,“重建脱贫双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启动以后,我就将贫困户作为我联系、走访的重点。去年以来,我带领村里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开户主会、座谈会、拉家常等形式对2013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部进行走访、调查,了解他们家里生产生活情况和致贫原因。通过调查摸底,访贫问计,基本摸清了村中贫困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并对部份已脱贫的群众进行重点登记,对全村所有贫困户的情况都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2015年底全村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清退不合格贫困户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全村清退不合格贫困户74户189人,新增5户16人,确定贫困户22户61人,在张榜公示环节,所有村民均表示情况真实,没有任何异议,正是因为我对村情社情民情的熟悉和了解,也被村民称赞为红星村的“活字典”。在研究全村22户贫困群众的帮扶措施时,我坚持因户施策的原则,针对每家每户的致贫原因、产业基础、技能情况和经济条件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帮扶措施,努力使帮扶措施既切实可行,又符合帮扶对象的条件;目前,全村22户贫困群众,搞蛋鸡养殖4户、野鸡养殖1户、肉牛养殖4户、长毛兔养殖1户、生猪养殖7户,淡水鱼养殖2户,完全无劳动能力靠低保兜底的3户也通过合作社代养实现了产业帮扶。

 

  二、“借鸡生蛋”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

 

  自担任人大代表和村主任以来,我一直坚持这样一种理念,要全力挖掘一切优势、抓住每一个机遇去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带动全村其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通过调查走访,我了解到很多贫困户都有强烈的致富愿望,但苦于没有好的发展门路,或因缺资金、缺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一直没有走上致富的道路;每当想起村民热切期待的眼神,我就默默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一定要为村民脱贫致富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以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为了找准红星村发展的产业模式、精准施策,我邀请到县扶贫移民局、县农业局技术人员会同驻村干部对全村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并在前期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全村三年脱贫规划和全村种养产业三年发展规划、全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通过规划的制定实施,红星村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钱记鸡业、大棚葡萄、生态蔬菜、优质核桃“产业四宝”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并初步形成了“大户引领、农户参与、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产业树”扶贫模式,以贫困户为“叶”,产业大户为“树”,实现了产业大户和贫困农户抱团发展的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模式。

  “借鸡生蛋”是红星村“产业树”扶贫模式之一。以前我们村散户养殖蛋鸡的规模小且分散、经营管理粗放、投入资金短缺、销售渠道单一。2014年,川西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蛋鸡智能养殖场——钱记鸡业在我村建成投产,为了让村里的养殖户乘上钱记鸡业的东风,我多次往返于钱记鸡业与养殖户之间,找企业负责人钱文沟通、衔接,达成“挣票子带上乡亲”的共识,实施“借鸡生蛋”助农增收工程,即以养殖企业“钱记鸡业”为依托,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养殖管理模式,对养殖户实行集中育雏,分散育成,保底收购原则,既保证了养殖户经济收入,又解决部分贫困群众无本钱、缺技术、卖不脱的后顾之忧。为了提高村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我同驻村干部一起,多次到县农业局、乡政府反映、呼吁补贴政策,最终争取到对贫困户建养殖圈舍给予每平方米50元、对一般农户给予30元补贴的政策支持,让“借鸡生蛋”产业不仅在贫困户中推广,而且逐步扩展到全村发展。目前,红星村已发展蛋鸡养殖32户1.1万只,户均年增收15000元。

  红星村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气候等条件都比较适宜种植猕猴桃、核桃、生姜等产业,为提高村民发展种植业的积极性,我与驻村干部一起多次到县农业部门汇报、争取补助政策,目前,已落实对发展猕猴桃每亩补助3000元、生态核桃每亩补助500元、生姜每亩补助500元的补助政策,对村民发展种植业给予补助,引导、鼓励村民积极发展种植业。目前,红星村已发展生态核桃1300亩,进入丰产期后每亩纯收入10000元以上;发展猕猴桃特色水果500余亩、生姜100余亩、淡水鱼养殖业30余亩、大棚蔬菜20余亩。如,红星村大水井组的樊德清老人,老来因病返贫——他长期患病吃药,妻子因病去世欠下不小数目的医疗费,儿子离婚后外出务工,他在家既带孙子又种庄稼。为了帮助他尽快脱贫,我带领本村人大代表和部分党员群众,帮他改造了住房、栽种了8亩核桃树和几百株金刚树。樊德清年龄虽大,但勤劳肯干,一直在主动谋求脱贫,去年,他卖掉2株金刚树收入1000元,并以此作为本钱建起鸡舍,饲养了蛋鸡100多只,目前,已逐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今年4月以来,芦山县大力实施针对贫困户的“户7有”工程(户户有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安全住房,硬化入户路,硬化院坝,有卫生厕所、清洁厨房和标准圈舍),对贫困群众住房进行温暖提升,新建(改建)厨房、厕所、圈舍,硬化庭院和入户路,进一步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工程启动以来,我几乎每天都要往贫困群众家中跑,总是奔波于建设现场,现场协调、确定住房温暖提升、厨房、厕所、圈舍等新建(维修)方案,帮助协调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检查施工进度和质量,虽然高强度的工作让我比平时辛苦很多,但我觉得非常值得,因为我们村“347”工程在全县率先完成,全村住房温暖提升8户,入户路硬化5户595平方米,庭院硬化9户270平方米,新建清洁厨房9户、卫生厕所14户、圈舍9户,改造清洁厨房8户、卫生厕所3户、圈舍5户,贫困群众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如,贫困户余成忠由于常年生病、无劳动力,又是单身汉,住房和生活条件一直都未改善,在“户7有”工程中,我带领部分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帮助他修建了70多平米的住房(两间房间、一间厨房和一间卫生间),余成忠的住房条件得到巨大改善。通过生活条件的改善,余成忠不仅对党委政府充满感激之情,心态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自己对未来生活也更有了信心,目前,余成忠每天扫院坝、搬条凳、擦桌子,在新房前忙得不亦乐乎,随着入住新房,连以前不好的生活习惯都正在逐步改正过来。目前,我正在协调,由亲戚帮他代养4头生猪事宜,以进一步帮助他早日脱贫致富。

 

  三、脱贫致富拼命干,履职尽责解民难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我深深地懂得农民群众生活的艰辛,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人大代表,始终要求自己在能力范围之内要为群众多做事、做实事,我既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在“重建脱贫双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中联系的贫困户之一杨克玉母子,因儿子身患残疾,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我多次上门走访,为杨克玉一家脱贫致富出点子、想办法,引导帮助她通过“借鸡生蛋”的方式发展养殖业,组织干部群众免费帮助她在原老房基上改建圈舍100平方米,又在“钱记鸡业”为她租了200只蛋鸡,目前,杨克玉母子现在每天能捡160到180个鸡蛋,一个月下来除去成本能挣2000多元,有效解决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问题。饮水难一直是困扰红星村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由于自来水管网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红星村自来水供应一直是时断时续,面对这一问题,我通过驻村第一书记向市上相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50万元,进行自来水管网改造,更换损毁主管网1000多米、入组管网2万余米、入户管网3万余米,让全村1174户村民重新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对于在家的空巢老人,逢年过节我都主动去探望慰问,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每年重阳节都会组织80岁以上老年人聚会,我只想用一些小小的举措让老年人愉快的度过晚年。

  当选人大代表是群众的信任,当好人大代表是自己的责任。下一步,我将按照省市县乡统一安排,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开展工作,为2016年底红星村实现“人脱贫、村摘帽”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