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活动报道

陈智林:营造文化自信生态 扶持传统文化创作

时间 2015-03-09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字号大小:]

  虽卸任四川省川剧院院长,但身兼省文联副主席、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的陈智林依然是个大忙人。两会前一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又携川剧综合节目集萃,参与了“2015年中澳文化交流迎春联谊会”,结束布里斯班之行后还来不及洗尘,又要折返北京出席全国两会。

  赶在他赴会之前,华西都市报记者拜会了备有议案的陈智林。作为戏剧界知名人士,陈智林所提议案俱与文化有关:一是积极争取政策,让艺术家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二则营造文化自信生态,扶持传统文化创作,催生孕育优秀作品。

  议案再提“扶持传统文化创作”

  在同事眼中,陈智林是个扶危解困的“活雷锋”,力所能及地扶助困难职工。有的老艺术家生活无着,他第一时间探望慰问。剧院经费紧张的时候,中秋节他仍然提着月饼拜访老艺术家。有个小生演员生病去台湾治疗,花费巨大,他出面申请给予大部分补贴。

  谈及这些小事,陈智林很淡然,“院长身份只是一个符号,我们尊重老艺术家、保障离退休职工的利益,也是在传递正能量。人的作用是作用于人,雷锋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就是做事不能违背良心,还原人之初的性本善。”

  但其背后,还有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2003年,陈智林当选四川省文艺界唯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之前议案,涉及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川剧传统表演绝技“变脸”的知识产权,改善老作家、老艺术家的生活条件及医疗保障,充分开掘他们的文化资源为培养新人再作贡献。

  谈及此次两会,陈智林笑称自己的议案是“老生常谈”,一方面积极争取政策,让艺术家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另一方面则是营造文化自信生态,扶持传统文化创作,催生孕育优秀作品。

  从川剧看“营造文化自信生态”

  何为营造文化自信生态?陈智林没有长篇大论,而以川剧在中外演出时所受欢迎度予以了旁注。

  在陈智林看来,川剧不缺观众,缺的是关注。比如,川剧《镜花缘》曾在巴黎同一剧场内连续上演21场,观众掌声经久不息致使谢幕长达20分钟。陈智林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年轻人追逐国际潮流,但到了国外你就会发现,他们很多人其实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而这或许就是触动陈智林提出“文化自信”的一大缘由吧。

  同时,陈智林也在苦思冥想,“为什么国外看到恐龙,就能拍出《侏罗纪公园》,看到熊猫,就能想到跟功夫结合,拍了《功夫熊猫》。那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川剧吸引更多人关注呢?”而他的答案则是,“要充分展示出川剧的魅力,就要全方位挖掘它的艺术价值,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去诠释和演绎。时代在变化,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变化,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川剧的发展。”

  “二度梅”

  陈智林

  陈智林,国家一级演员,两度“梅花奖”得主,川剧剧种的代表人物,创作了越王勾践、孟登科、易胆大等脍炙人口的角色。

  2月13日,新编川剧《草民宋世杰》与蓉城戏迷见面。该剧由“台湾鬼才”李小平执导,陈智林担纲主演,结合了地道的巴蜀文化,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状王”宋世杰的传奇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吹胡子、魔烛等川剧绝技也为全剧添彩不少。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