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活动报道

回旋余地

时间 2015-03-11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号大小:]
  “我国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四川加快发展意义重大。”李克强总理在四川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一席话,引起代表委员高度关注。
    这不是总理第一次讲“回旋余地”。早在2013年8月,他在兰州主持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时就指出,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只有正确认识“回旋余地”的深刻内涵,才能准确把握总理寄语四川要做西部“领头羊”的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谋略。
    中央政府确定了“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中高”目标,一方面要转方式、调结构,另一方面要避免增长失速对稳定就业等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中高速增长,实则为迈向中高端水平创造条件,为制胜未来赢得时间。“回旋余地”,可以理解为,经济运行区间存在较大的包容度,东西发展速度有着较强的宽容度;要以区域空间发展重点的调整,把转型升级的功课做够,打开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短期内,中西部的发展依然离不开投资拉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西部地区开工建设一批综合交通、能源、水利、生态、民生等重大项目。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用于西部的投资,绝不是重复建设,而是“补短板”、“还欠账”,打基础、利长远,真正助力中西部腾飞。
    中国西部12省(区、市),有3.6亿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个区域还是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的区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小康实现程度,关系到中国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
    中央政府大力“惠民生”,在中西部地区实施民生工程、民生项目,可扩大市场需求,增加有效供给,还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可谓“一箭三雕”。
    在去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种自然灾害不断侵袭的背景下,四川主动作为,用成绩说话,被赋予西部“领头羊”的重任。这同样有利于提振西部的信心,有利于优化国家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需要强调一点,中央加大对中西部的投入力度,并不意味着四川不需要转方式、调结构,相反,四川以改革开放带动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更重。
    2015年的西部“领头羊”,需要乘风破浪“羊”新帆。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