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李家明联手上海交大特聘教授孔向阳支招四川石墨烯产业发展
3月3日下午2点,四川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德阳成立。
会上,作为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的德阳烯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安贤透露,本月底,该公司30吨规模石墨烯制备生产线就将投产。“目前联盟30多家会员中约一半是企业,但这对产品消化应用来说远远不够,有些企业用了说好,但购买积极性不高。”郭安贤对产业的发展前景有信心也有担忧。
李家明:建顶尖“参谋部”+降成本
1个小时后,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四川代表团第一次全团会议在北京举行。川报集团特派记者把企业的问题递到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家明的手上。李家明是国内最早研究石墨烯的专家之一。“石墨烯是全球性的大产业,从起步开始就必须要有大格局、大视野,不能偏居一隅,更不能闭门造车,要放眼全国乃至全球。”李家明开门见山。
他建议,在已经成立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基础上,要建立顶尖的“参谋部”,邀请包括两院化工、化纤等领域的院士和国内一流专家来碰撞,请他们出主意,集思广益,把下游方向想得更清楚。同时,要千方百计把产品成本降下来,企业应用后真正有利可图,自然会加大应用,这是市场选择,而不是简单靠宣传。
孔向阳:严格定义+规范有序发展
为让问题得到更圆满的解答,李家明代表现场拨通了2004年便和他一起研究石墨烯的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汽车动力电池材料研究所所长孔向阳的电话。
“严格意义上的石墨烯是单层碳六元环结构,但目前工业上成吨生产的号称石墨烯的碳类产品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孔向阳指出,严格说这些只是碳产品升级版,像“工业味精”,用在导电剂等领域,真正的石墨烯目前还在技术研究阶段。
孔向阳表示,对发展石墨烯产业乐见其成,但要保持相对冷静,不能跟风,不简单套概念,要实现规范化、有序化发展。首先要对石墨烯有严格定义,把各类碳产品分类,高附加值的各种碳类产品,只要适合市场需求,都值得深度研发,但不一定要叫石墨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