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家财政赤字率3%创历史新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2016年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
这一赤字规模将创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赤字率也首次碰触了欧盟所谓“3%的国际警戒线”。
当前缘何要扩增赤字?财政风险如何?如何用好赤字?记者采访了有关权威人士。
扩增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力表现
“今年大幅增加财政赤字,正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力度的表现。”全国政协委员张连起说。他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8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减税增支、扩增赤字来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张力度,突出标志就是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今年将累计为企业和个人减少负担5000多亿元。
在减税降费的同时,积极财政政策也将进一步显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明显标志就是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加大对民生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中国赤字率和政府负债率在国际上仍相对较低
3%一直被欧盟等经济体视为衡量一国财政风险的警戒线之一。今年我国财政赤字率达到3%,是否意味着财政风险加大?
“我国财政赤字率和政府负债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相对较低,这样的安排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安全的。”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说。
记者查询历年数据发现,我国财政赤字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2012年至2015年,中国财政赤字率分别为1.5%、2.1%、2.1%和2.4%。而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的赤字率经常突破3%,如2014年美国的赤字率为4.1%、英国为5.7%,法国为4%,日本为8.8%。
刘尚希说,不少人担心中国财政赤字率达到3%的所谓“国际警戒线”存在风险,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3%的标准是欧盟原先的财经纪律,并非科学标准。各国确定赤字率警戒线应当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债务余额、财政政策取向等情况综合考虑。
对于增发的赤字如何使用,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介绍,扩大的赤字,在适当增加必要财政支出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
新华社记者 韩洁(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