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四川代表团活动报道

严防“垃圾围村”卷土重来

时间 2016-03-11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号大小:]
  农村生活垃圾回收清运不及时引来网友担忧,代表提醒——
  “农村生活垃圾回收站虽已建成,但好些地方回收清运仍不及时,有时会出现腐臭。”有网友近日在四川在线论坛留言,道出了心中的担忧:会不会出现“垃圾围村”?“美丽乡村”会不会成为空谈?
  带着网友的疑问,3月9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全国人大代表、省住建厅厅长何健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管爱国,拉直网友心头问号。
  现状 垃圾治理个别地方有退步
  记者:我省存在“垃圾围村”现象么?如何看待网友反映的情况?
  何健:“垃圾围村”当前在四川并不存在。2015年12月,我省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的省份,农村垃圾量大面广,绝大多数地方治理渐入人心,但个别地方有所退步,要防止治理有始无终。
  管爱国:全国调研发现,不仅很多地方农村“垃圾围村”,而且不少城市低端垃圾流到农村,行内叫垃圾“上山下乡”。四川这方面做得较好。但个别地方确实存在垃圾池长期无人处理甚至一把火烧掉现象。说明我们治理思路模式有了,但保持长效还不够。
  任永昌:“围村”的垃圾很多来自农业面源污染,比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等。我省是农业大省,受传统生产方式影响,农业面源污染亮起了“红灯”。作为农业面源污染最大来源,我省年畜禽粪污量达4730万吨,但综合利用率不到60%,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关键 资源化利用是治本之策
  记者:当前,治理农村垃圾的难点和关键在哪里?
  何健:我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不少难点,农民群众生活习惯亟待改变。
  管爱国:资源化利用是治本之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其中很多是可变成资源的,加强对农民垃圾分类基本知识普及和指导尤为迫切。
  任永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不少短板,管理投入多头、资源化利用重点不够突出是其一。同时治理缺少统一规划、无专门规划、相关部门衔接不紧、标准也不一,畜禽粪便等资源化利用国家层面无专项支持。但治理不是“政府干,农民看”,要激发农民的主动性。
  突破 充分借助市场化力量
  记者:农业面源污染和垃圾治理从何处突破?“美丽乡村”会不会是空谈?
  管爱国: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要借助市场化力量,实现产业化。垃圾处理产业在资本市场非常火,但这件事地方政府要重视、投入要到位、技术措施要符合当地实际。当然,治理仅靠地方和农民不行,在全国人大讨论环保预算时我就提出,中央需要顶层上设计,法律上规范,拿出财政专项扶持。
  任永昌:近年我省推进政府购买病虫防治服务及PPP模式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等试点示范,就是充分借助市场力量。目前,我省已全面打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农业重点着力减肥、减药,实现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今年将稳步推进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修复试点,建设一批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示范区,在23个县开展PPP模式推进标准化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试点。
  何健:“十三五”期间,我省将重点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农村污水治理提升等“四大工程”,到2018年完成5年农村垃圾治理目标,到2020年70%以上村庄实现污水集中处理、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1.3万个。今年将在1000个村建立完善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等模式,达到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有清扫保洁队伍、有再生资源回收点、有村规民约和有资金投入机制“五有标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美丽乡村”工程,一定能如期实现。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