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四川代表团活动报道 > 综合报道

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我省全国人大代表热议创新创业创造

时间 2019-03-18 来源 人民权力报
[ 字号大小:]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我省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和创新创业创造展开了热议。

 

深入强化战略创新布局 构建现代创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耿福能代表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既面临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必须顺应把握创新趋势,加快搭建高端创新平台,集聚研发人才、创业团队、金融资本等一流创新要素,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催生一批重大创新产业,努力构建现代经济体系,赢得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主动权。

  尽管当前创新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但国内的战略创新布局,构建现代创新体系仍面临不平衡的问题。在耿福能看来,与东部地区相比,占全国总面积71%的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创新环境相对不优,成果转化运用不充分,高素质创新人才短缺,国家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直接制约着西部地区未来更高质量的发展。”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从国家层面强化战略创新布局,构建现代创新体系,驱动东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协同发展。耿福能建议,在西部地区布局一批高端创新平台,发挥创新平台“筑巢引凤”作用,打造一批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撑和牵引作用,强化重大基础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研究,支持西部省市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争取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落户西部 ;设立国家重大基地平台西部专项,搭建国家重大基地平台,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选择积累深厚、优势突出的基础研究领域,设立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计划,建立大平台、构建大团队、培育大项目、产生大成果,推动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扶持力度,瞄准西部最具备基础、最迫切需要、最可能突破、最具牵引带动作用的产业领域集中发力,推动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突破;加快西部科技人才聚集,不仅要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更要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更具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多措并举、多点发力,让在经济欠发达西部地区的科技工作者获得更优厚的待遇,从而扭转西部地区高素质创新人才短缺和流失的状况;鼓励西部省市与“一带一路”地区国家开展技术推广、企业和人才交流等合作,联合建设一批重大技术创新中心;支持西部企业面向全球布局创新网络,鼓励企业与国内外一流教育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合作,建立海外研发中心,鼓励跨国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中心。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党中央、国务院2015年8月颁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拉开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序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四川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王凤朝告诉记者,混改后的国有企业还没有完全脱离行政化管理色彩,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现行国有产权管理制度,不利于调动各类要素积极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来;国有企业混改后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没有充分激发出企业活力。

  王凤朝认为,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也赋予了新的意义。他建议,改革国有资本监管方式。“这是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础。”要切实推动国有资本监管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科学界定出资人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责、权、利边界,充分赋予混合所有制企业自主经营决策权,让混合所有制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功能作用,由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以股东身份履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出资人职责,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运行高效灵活的体制机制。

  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是什么?王凤朝的答案是“改革国有产权管理方式”。要充分考虑并认可各类出资要素的市场价值,支持非公有资本以货币、股权、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法律法规允许的方式进行出资。要完善各种出资方式的定价机制,利用产权市场、股权市场、证券市场等交易场所,借助中介机构作用,发现和确定各类要素资源的合理价格。要强化混合所有制企业出资主体产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法律保障,确保各类出资的平等地位,充分调动各类要素资源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性。

  王凤朝建议,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条件。”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合理配置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股权结构,从根本上避免“一股独大”现象。要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和党组织的权责关系,形成定位清晰、权责对等、运转协调、制衡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要发挥好混合所有制企业董事会作用,确保各类出资主体选派董事权利,赋予董事会重大事项决策权。要培育和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在哪里?在王凤朝看来,就是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权激励机制。他建议,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可试点开展经理层和员工持股计划,允许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业务骨干等自愿入股,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出台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规范性文件基础上,简化事前审批程序,强化事中和事后监督。”

  “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手段就是扶持混合所有制企业上市,这也是实现各类要素资源价值增值的重要途径。通过上市,可以有效激发各类要素资源参与混改的积极性。” 王凤朝希望出台上市的扶持政策,支持混合所有制企业上市,同时在上市审批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充分释放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十分重要。”全国人大代表黄波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十分关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充分调动一线产业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黄波认为,由于企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的快速普及,对产业工人的技能技术、职业素养提出里更高的要求,产业工人队伍整体技能水平不高,符合产业工人需求的职业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单一且激励机制还不完善;产业工人收入水平整体偏低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黄波建议,突出顶层设计,构建符合产业工人深度职业培训的制度政策,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地方行政总体改革布局,完善产业工人培养、激励关怀的政策和制度,由政府顶层设计,统筹组织企业、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各方培训资源,加强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统筹,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利用高校职教资源,提供理论培训与实践平台,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制定技术工人培养规划和培训制度。运用网络平台,推动建立产业工人网络学院、“劳模工匠学院”等网络培训,多渠道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

  黄波希望充分收集各产业工人对职业工种更新的诉求,完善国家职业鉴定工种,同时及时建立新工种的评价体系,以适应新时代下产业工种的磅礴发展,推动高技能人才的发展。他建议大力宣传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以劳动模范、工匠人才等为宣传重点,大力宣传产业工人的精神品质,在产业工人界内形成比、学、赶、超的积极向上氛围,在社会上营造崇尚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同时提高劳模、工匠的待遇,提高社会地位。

  黄波希望政府、公司企业制定激励政策,提高产业工人的福利待遇,提高产业工人的工作热情,“充分释放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