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
满头银发,一脸笑意,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又见傅莹。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她是全国人大设立发言人以来的第七位发言人,也是第一位女发言人,自2013年以来,已是第五次坐在全国人大会议的发布席上。“五次做新闻发布会,如果外媒问,第一个估计就是问军费,中国境内国内媒体的‘必答题’是环境。”傅莹巧妙开局,现场一片轻松。她用1个小时时间,从容自信地回答了15个问题。
谈雾霾治理 她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在2015年实施,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在2016年实施,当被问到全国人大还将有哪些动作时,傅莹笑着说:“媒体是年年关注,我们是年年回应,大家也是年年努力。”
她表示,治理雾霾是国家面临的一个长期挑战。“治理有效果,但距离人民群众的期盼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冬天确实情况比较严峻,所以还是要坚持治理下去。”她说,目前正加紧修订水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傅莹表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法律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执法检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连续四年围绕环保方面的法律进行执法检查,并定下制度,每年听取国务院关于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从对新《环境保护法》进行的执法检查看,发现了责任落实不够、执法监督不到位、配套法规不完善等问题。“人大常委会提出了整改要求,今年4月份听取反馈报告。”
去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就食品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展了执法检查,“今年是我们本届人大常委会的最后一年,我们也不会放松监督。”
谈民法总则草案 她说“体现了与时俱进” 审议民法总则草案,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重要议程,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傅莹看来,“我们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用到刑法或者其他专门法律,但是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民法。”“民法总则规范的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是国家的基本民事法律。”她说,现行的民法通则由1986年制定,30多年过去,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法律也要与时俱进,根据新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比如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社会老龄化趋势等问题,民法总则对监护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扩大了监护范围;就社会实践中法人形态多元化问题,总则进行了新的科学分类,增加了法人的类别。“经过代表们充分地审议、充分地发表意见,将进一步完善这部民法总则。”傅莹表示,制定民法总则也是为了统领下一步民法典各个分编的编纂,按照计划,到2020年完成民法典编纂工作。
傅莹特别强调,民法总则草案明确规定了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近年频发的网络电信诈骗案件,是她强调这点的“由头”。
随着互联网发展、大数据时代到来,保护个人信息面临严峻挑战。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规定,2016年制定网络安全法,今年审议的电子商务法中也纳入了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等规定……傅莹透露,今年将就网络安全法开展执法检查,重点就是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和网络欺诈。
谈降低税费 她说“减轻企业负担关乎振兴经济”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降成本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减税降费。有记者问,中央力度很大,企业感受并不强,如何看待这种落差和矛盾?“到底是税的问题,还是费的问题?这个讨论本身有利于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傅莹说,这些年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国际环境也不一样了,企业对税费更加敏感,“减轻企业负担涉及振兴经济,这也是最近这一段改革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着眼于改革,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打包修订了一些法律,下放和取消了一系列行政审批和资格认定,努力帮企业减负。她介绍,目前正在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将围绕规范非税收入开展专题调研,推动企业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按照规划,到2020年将实现“税收法定”。
企业对税费敏感,老百姓对价格敏感,修订证券法和出台房地产税法等社会关注度很高的问题,被记者提了出来。
早在2015年初,证券法的修订就已经启动。“大家都记得2015年证券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这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总结经验教训,需要重新进行论证。”傅莹称,预计今年4月,证券法修订草案能够提请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今年没有把房地产税法草案提请常委会审议的安排。”但她同时强调,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本届人大常委会把制定房地产税法列入了五年立法规划。”
谈国际沟通 她说“欢迎多关注中国的新故事”
对于国外记者关注的军费增长、大国崛起等问题,傅莹有问必答。她直言不讳,2017年中国国防费增长幅度7%左右,国防费在GDP中占的比重1.3%左右,这些年一直处于这个水平。
她对“对中国的戒心”一说反问道,“看看过去这十多年,世界上发生了那么多的冲突,甚至是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财产的损失,那么多难民流离失所,哪个是中国造成的?”
就有些国家拿南海航行安全说事,傅莹从一个巧妙的角度反驳:“英国伦敦金融城的信息显示,南海没有被列为高危地区,而且没有任何数据显示有哪个国际上大的保险公司对途经南海的航船、商船增长保费,对南海航行安全的担心是从何而来?”
印度记者关注中印关系。傅莹回忆,上世纪90年代自己开始接触亚洲外交工作,那时候中印贸易只有20亿美元,有个年轻同事不小心写成了200亿美元,“我当时还说这个数太大了,一辈子也看不到,结果去年已经超过了700亿美元。”“看中印关系要看到树木,也要看到森林。”
她对中美关系发表了一个个人“观察”。“美国社会对中国普遍不那么了解,这次美国大选,每个候选人都谈到了中国,我听下来,他们讲的关于中国都是老故事,或者是不那么真实的故事。在美国要想看到中国人写的文章、中国人写的书恐怕也不多。”她向国外记者诚恳建议:报道我们的两会,多关注中国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