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传递系列信息
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从中国速度转向中国质量……中国经济正用新姿态,拥抱高质量发展的明天
从党的十九大到2018年全国两会,让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一系列政策安排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中国策”,凝聚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强大动力。
一个方向更加明确——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要求
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近年来出现增速换挡。十九大报告作出重要论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两会传递的系列信息看,推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图景愈发清晰:
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2018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更加注重“效益”——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经济发展更重视人民生活改善;
单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绿色发展成为“风向标”;
“2018年主要预期目标的安排,不仅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要更加注重就业、物价、居民收入和环境改善等效益指标,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委员说。
今年两会,不少全国政协委员乘坐“复兴号”列车抵京参会。作为“复兴号”核心研发成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赵红卫委员感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为世界高速铁路商业运营树立新标杆。
从部署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产业发展,到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再到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系列政策部署,都将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根本上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品质革命。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表面上看是增速的换挡,其内核是动力的转换。
从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到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再到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报告在新旧动能转换上浓墨重彩。
今年两会,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委员带来建议,呼吁出台政策鼓励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代表则将目光聚焦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技术的潜力是无限的。人工智能要做的,就是用科技‘撬开’关于未来的想象。”李彦宏委员说。
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从中国速度转向中国质量……中国经济正用新姿态,拥抱高质量发展的明天。
一个指向更加鲜明——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作出关系全局的重大判断。
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8年民生工作呈现新的趋势:
以人民为中心,补齐短板,让发展更均衡——
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针对基础公共服务短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针对困难群体住有所居,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等硬措施。
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村民左香云代表说:“相信我们将来会享受更多公共服务。”
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
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张占斌委员说。
“洋家乐”隐匿山间水侧,鱼儿绕着睡莲追嬉……一个位于莫干山麓的以农业为主的平凡小村,几年时间发展成国家AAA级乡村旅游景区。
浙江省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代表说,去年五四村人均收入已超4万元。他的心愿很明确,就是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早日建成全面小康标杆村。
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
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些全方位的民生安排,体现了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扎实推进,我们离美好生活的目标就会更进一步。”经济学家张连起委员说。
新华社记者 陈炜伟 张辛欣 侯雪静 商意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