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题 > 人物风采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访老红军伉俪伏殿成、李天秀

时间 2011-06-24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号大小:]

  [人物简介]
  伏殿成:通江人,1933年参加革命,1936年12月入党。随部队长征到达陕北后,调到延安中央军委警卫营三连,先后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1984年离休,离休前任中铁二局党委书记等职。
  李天秀:通江人,1934年参加革命,1945年11月入党。参加红军时在通江做妇女工作,后随部队长征,1936年到陕北。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幼儿园做幼教工作,1982年离休,离休前任中铁二局第一幼儿园园长。
  6月2日,记者来到中铁二局家属宿舍小区,拜访年过九旬的老红军伏殿成、李天秀夫妇。偌大的套房内,客厅墙上悬挂着二老的金婚艺术照,二老神清体健,慈祥的脸上闪烁着岁月的苍茫。
  第一次战斗 他的“遗体”被战友发现
  1932年,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来到通江,打土豪,分田地,开仓济贫,十几岁的伏殿成义无反顾参加了红军。
  伏殿成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参加的第一次战斗。
  1933年7月,伏殿成已经是红四方面军某团通信员。在通江一个叫黄木桠的地方,他们与前来“围剿”红军的杨森部队遭遇。一时间,手榴弹的爆炸声,机枪的猛烈射击声及各式长短枪的怒吼声激烈地交织在一起,双方阵地上一片火海……
  战斗不知道持续了多久。待他们冲到敌人的阵地时,不料敌人也一拥而上,双方均高喊着“缴枪不杀”。突然,“砰!”的一声,敌人的一个副官朝伏殿成开了一枪,霎时,他右上胸一阵剧痛,眼前一黑,一头栽倒下来。
  战斗结束后,部队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了伏殿成的血肉模糊之躯,以为他已经牺牲了,只作了下登记。就这样,伏殿成与牺牲的战友们一起躺在荒山野岭。几个小时后,部队开始第二次打扫战场,一个战友发现了他的“遗体”。这个战友是他的同乡,将他抱在怀里失声痛哭,却惊喜地发现他的身体居然还是热的,当即背起他迅速送往战地医院。伏殿成在医院里昏迷了几天才苏醒过来。
  “可这位老乡,却在后来长征路上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说到这里,老人沉默了,神情中充满了对战友的怀念。老人说,“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
  第一次相见 两人一见钟情
  伏殿成在讲起那些激情燃烧的战斗经历时,老伴李天秀坐在沙发边一直含笑认真地听着。
  97岁的李天秀头发虽白,但年轻时的美丽依稀可辨。当问及是怎样结为伉俪的,两人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满脸荡漾着幸福的微笑和甜蜜。伏殿成深情地说:“这个,老伴你来讲吧。”
  李天秀老人说:“当时在警卫连里认识老伏的。他觉得我能干,立过功,非常满意,就急着想见我。我对老伏也很满意,唯一的担心,就是自己比他大几岁,但转念一想,只要他不顾忌就行,于是决定相见。”
  “你们两见面时是个什么样的情形?”记者好奇地问。伏老笑着说:“我当时的第一印象,她是位典型的川妹子,人长得漂亮,说话大方。”李天秀笑着说:“他给我最好的印象是既有军人的豪爽,又显得平和。”
  她与他,就这样,相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李天秀老人说,伏老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疤,基本上是密集型的,其中右胸口上的最严重,就是在长征中留下的。
  他们育有七个子女,四世同堂,安享着幸福的晚年。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