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清晰绘就了充满“诗”和“远方”的美丽四川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表示赞美,对保护自然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等作出重要指示,嘱咐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彰显了总书记对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的厚望。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回答了四川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如何走”“怎么干”这一重大问题,吹响了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进军号角,是一次推动我省文旅融合发展向广度深度进军的总动员。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围绕省委决策部署,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加强文旅方面法治建设,助力新时代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在立法、监督、代表、自身建设等工作中紧密结合文旅深度融合主题,呈现出各自的精彩。
亮点纷呈、可圈可点的履职答卷的背后,是省人大机关围绕“国之大者”“省之要事”,勇挑重担、奋力争先,以一流的纪律作风,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的务实举措,凝聚着省人大机关工作的整体合力。集中体现了省人大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以埋头肯干实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的责任与担当。
聚焦 精准务实服务保障主责主业
“条例通过!”时间回拨到三个月前,3月28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相关负责同志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条例的通过是省人大常委会聚焦省委中心工作,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用立法讲好四川故事、弘扬川菜文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成效新成果。
四川除了川菜这一亮丽“文化名片”,川剧、川茶也同样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据了解,围绕文旅主题,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前瞻性立法,2024年通过了《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还先后审查批准了雅安、宜宾两市的茶文化保护条例。在省人大常委会法治助力下,川菜、川剧、川茶等合力打造四川特色消费场景,这些发源于四川的文化旅游项目,让融合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阵营更加强大。
近年来,省人大机关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大局,服务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和常委会工作“一要点三计划”成效明显。省人大机关特别是常委会办公厅作为推动省人大各项工作高效落实的关键部门,全面加强协调联动,以高质量的服务保障,在参谋助手、综合协调、机关文稿等方面主动担当作为、创新履职,通过强化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省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和机关高效运转,为省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行权提供坚实保障,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省人大机关的新担当新作为。
调研 夯实文旅深度融合立法监督基础
调查研究是人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扎实开展立法调研、专题调研等,努力使人大各项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对于保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行权有重要积极作用。没有认真的调查研究,就提不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围绕省委文旅深度融合决策部署,省人大机关对调研活动给予充分保障,无论是常委会领导带队开展的调研,还是省人大各专委会和常委会办事工作机构牵头开展的调研,常委会办公厅都尽心服务,科学确定主题,通过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提出建议,将调查研究作为依法履职的基础,不断促进调研质量提升,确保调研取得最佳效果、形成高质量成果。
翻开近年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文旅深度融合调研日历,履职主线清晰可见,服务保障务实精准:
——在成都市和资阳市调研“传媒+文旅”“文旅+百业”“科技+文化+旅游”等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情况,迅速助力推动省委文旅深度融合战略部署落地见效。
——在广安市,就川剧博物馆建设、展陈及运营情况开展调研。
——为开展古籍保护利用立法调研,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先后带队到省内外多个古籍收藏单位考察调研。
——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报业博物馆,以及所属封面传媒、《廉政瞭望》杂志社调研。
——在绵阳市、广元市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条例+决定”贯彻实施开展工作调研。
——川渝协同开展《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草案)》立法调研。
——在雅安市荥经县、天全县开展古树名木保护调研。
——开展重点课题调研,拟开展古籍保护利用深度调研、文物保护、古蜀道保护等立法修法调研。
……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充分发挥督促检查、推动落实的“利剑”作用,聚焦党委决策部署和常委会“一要点三计划”、常委会领导指示批示精神开展督查调研,督促全年目标任务有序推进、顺利完成。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今年以来,还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了对外出考察调研时间、地点的统筹,指导各部门(单位)严格落实有关工作要求、立足职能职责、结合重点工作,合理制定考察调研计划,及时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取得较好效果,有力推动省委文旅深度融合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办理 代表履职彰显主体作用
“我对代表建议办理结果非常满意!”这是省人大代表万琳对自己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且被列为重点督办的《关于推动影视剧“立项备案、成片审查”下沉园区服务,助推成都影视城建设“西部影视时尚之都”的建议》办理情况的反馈意见。
今年2月,省人大常委会把今年省人代会上涉及文旅深度融合的代表建议列为今年重点督办建议,又一次显示出前瞻性。以办理万琳代表的建议为契机,统筹各方资源与力量,聚集更多影视企业,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圈,推动我省影视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在助推文旅深度融合方面的作用,省人大常委会近年来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持续深化“两个联系”,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代表,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及专门委员会等工作参与。指导各地开展“直选代表述职月”活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实践活动,广泛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随着一项项工作紧锣密鼓推进,省人大常委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履职创新之路。
创新 探索实践频现“亮点”
“真没想到,在大学教室的灶台案板前,就能旁听省人大常委会新颁布法规发布会,以往只能在课本里看到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鲜活地展现在眼前。”这是今年4月29日,《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新闻发布会后,四川旅游学院师生的共同心声。这次发布会除了首次采用走出常委会官方新闻发布厅、尝试现场发布模式外,还有一个创新,就是把法规新闻发布会有机融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人大与青春同行”系列活动之中,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年群体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激励新时代青年积极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四川实践。青年学子现场热烈的反响,标志着“人大与青春同行”系列活动首站告捷,也让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深入了师生们的脑海之中。
这是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创新形式、助力文旅深度融合的一个生动事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期间,听取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关于加强古籍保护,利用“活化”以及人才培养,文物古籍修复和研究传承的延续性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在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邀请8名高校学生旁听会议并进行座谈交流。第十九次会议继续邀请多名青年学生参加旁听并交流发言。
——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以代表身份到代表家站听取基层代表和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坚持将代表家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调查研究联系点等融合建设,拓宽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
——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常委会组成人员、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中定期开展“讲学训”活动,迄今已经开办了14场,持续锤炼过硬作风、提高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办文办会办事能力,增强推动“三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为更好服务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行权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四川双流、四川三星堆基层立法联系点。加上雅安市人大常委会联系点,在四川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有了3个“国字号”。三星堆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独特价值,在于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立法视野,为此三星堆管委会还开展了“立法保护古蜀文明”专项行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交了关于加强考古遗址保护的立法建议。雅安“立法直通车”传达的甘孜州非遗传承人对藏羌文化保护的呼吁,成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修订的重要依据……
展望未来,美丽中国四川新篇章正在谱写。围绕省委全会决策部署,以法治助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用实际行动绘就“诗”和“远方”的四川画卷,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一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省人大机关要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在“三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高质量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以履职尽责的实际成果落细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以务实创新的实际行动助力四川文旅品牌叫得更响、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