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预算工作委员会>市州信息

创新多元应用场景 提升人大预算监督效能

时间: 2025-09-26 来源: 宜宾市人大 作者:
[ 字号大小:]
  2024年6月,宜宾市入选为全省首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示范点并挂牌运行。一年多来,宜宾市人大常委会深耕细作,紧扣“基础在联、关键在用”准则,创新打造多元服务应用场景,推动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迈向新高度,为地方经济稳健发展筑牢“监督防线”。

指标导航 着力服务预决算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督

  以预算数据为基石,市人大常委会健全系统审查、分析、预警指标体系,构建预决算审查指标170余条、预警指标160余条以及5个智能分析模板,将繁杂的报表与报告转化为直观可视的应用场景,深度融入预决算“三审”流程,借助智能生成的预警信息和分析报告,实现对预算收支、政策落实等多维度的穿透式审查,提升审查深度与质量。2024年-2025年辅助人大预决算审查共提出87个问题、94条建议,财政部门认真研究处理,充分吸纳审查意见,财政部门通过重点项目评估、压缩一般性支出,2025年审减预算6943.18万元,部门预算同口径下降10%,有力推动预决算编制更精准、更规范。

在线紧盯 着力服务预算执行动态监督

  借助系统在线监测“四本”预算及部门预算收支,市人大常委会在专题监督模块中定期剖析专项资金、转移支付、政府债券、税收收入等执行状况,按月度、季度生成18份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印送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人大代表等,精准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辅助开展审议监督,有针对性提出意见建议,并及时抄送市级有关部门,督促部门加强收支管理,确保实现全年目标。借助系统预警功能,创新设立“监督预警提示函工作制度”,针对预算执行进度滞后、执行不规范等问题,向相关部门核查信息超200余次,发出65份提示函,有效督促部门强化预算管理,提升执行效率。2023—2024年通过监督,共提出问题整改意见50余条,财政部门调减预算项目17个、涉及金额1.32亿元,收回低效无效项目158个、涉及资金0.81亿元,优化支持政策、完善管理机制项目7个、涉及金额35.34亿元。

定量评价 着力服务国有资产管理监督

  依据国务院国资委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构建涵盖国有企业、金融企业等4类国有资产评价体系,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400余项监督分析与评价指标,建立了4类国有资产智能分析模型和单户企业指标分析模型,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定量评估分析,跟踪监督资产质量效益,如利用国有企业分析模型,深入剖析市级国有企业经营效益、资产保值增值、债务风险等情况,提出问题和建议20余条,及时印发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督促加快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推动人财物“三中心”集中统一监管,提升监管精细化水平。同时不断强化日常监督,按月、按季度收集国有企业报表数据,针对企业盈利、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等情况,设置了30条预警指标,发现预警信息113条,及时向市国资委核查反馈信息200余次,动态了解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实现对国资国企的常态化监督。

强化风控 着力服务政府债务审查监督

  着眼于全面服务人大加强政府债务审查监督工作需要,市人大常委会紧密结合债务风险防范机制,构建科学的债务风险防范预警指标体系,在系统中设置40余项政府债务分析和预警指标,全面汇集地方政府债务总体情况、余额和限额、还本付息、债券资金使用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债券项目和资金的全过程监督。系统通过债务率、利息支出率等指标,及时监测债务风险情况,并按季度跟踪债券项目实施与资金使用进度,运用分析预警指标,及时发现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研究提出建议,通过线上分析与线下调研相结合,提出债务管理监督调研报告,为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提供支撑。

协同联动 着力服务审计整改监督

  市人大常委会系统搭建“审计计划——报告——整改——测评”全过程监督链条,与审计部门信息系统联动,导入问题与整改清单,实时分析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单位设置预警提示,结合预算执行情况,将审计整改情况反映在预算联网信息专报中,及时抄送有关部门,督促加快整改。2022—202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整改率达94.72%,整改金额99.36亿元,促进增收节支20.29亿元,推动相关单位建章立制246项。同时联合审计部门开展“清零行动”,利用系统梳理审计整改存量问题,推动全市完成存量问题整改399个,特别对时间较长、成因复杂、难度较大、涉及利益群体广的重大突出问题,及时形成专项工作报告报送市委,印送市政府研究处理,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有效督促中心城区水源迁建、重大水利工程等项目持续加快整改,并运用系统辅助跟踪监督重点问题,服务常委会开展跟踪调研、满意度测评,推动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协同发力。

拓展平台 着力服务代表依法履职

  依托宜宾数智人大微信小程序,开发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移动端应用,为全市人大代表创建账号,代表可便捷查阅预算资料、有关工作成果等,全面参与审查并提出建议,充分保障代表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市人代会期间,运用系统收集整理代表“保障教育和农林水等民生支出”“加大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资金保障力度,确保不发生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进一步强化财源培植,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等20余条审查意见,及时反馈财政部门并将研究办理情况在线向代表作出回复,并充分吸纳代表审查意见,汇总形成预算审查结果报告,为大会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纵深推进 着力服务基层人大规范化监督

  坚持市县(区)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一体化建设,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赴基层调研指导,各县(区)积极响应,市县(区)预算联网监督机构完善、专业人员队伍逐步充实、硬件设施齐备、系统功能全面,系统数据更新及时,制度建设不断规范,系统运用成效明显,10个县(区)共形成108份分析专报,获党委领导肯定性批示9次,发出95份监督预警提示函,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并积极探索系统向乡镇拓展,在乡镇系统设置预算审查监督、民生实事票决项目监督等模块,服务乡镇人大履职。督促各县(区)制定乡镇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指导意见,规范监督程序,激活基层监督力量。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