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预算工作委员会>研究与报告

四川省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时间: 2023-11-07 来源: 四川人大网 作者:
[ 字号大小:]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建立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要求,形成了《四川省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企业国有资产。资产总额14.64万亿元,增长16.57%。负债总额9.53万亿元,增长13.45%。所有者权益5.11万亿元,增长22.87%,其中:国有资本权益总额4.49万亿元,增长25.48%。营业总收入1.92万亿元,增长19%。利润总额1070.53亿元,同比下降(以下简称下降)11.45%。净利润749.71亿元,下降18.58%。上交税费1200.75亿元,增长17.78%。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资产总额5.07万亿元,增长15.27%。负债总额4.45万亿元,增长16.04%。所有者权益0.62万亿元,增长10.01 %,其中: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0.45万亿,增长11.73%。营业收入1305.64亿元,增长12.51%。利润总额413.04亿元,增长7.71%。净利润348.67亿元,增长9.18%。上交税费236.84亿元,增长37.09%。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资产总额3.35万亿元,增长4.46%。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1.81万亿元,增长6.14%;事业单位资产总额1.54万亿元,增长2.57%。负债总额0.62万亿元,增长0.18%。净资产2.73万亿元,增长5.49%。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截至2022年底,全省国有土地总面积2248.11万公顷。其中:建设用地71.67万公顷,耕地8.45万公顷,园地2.92万公顷,林地1235.92万公顷,草地632.85万公顷,湿地91.20万公顷,水域73.70万公顷,其他土地131.40万公顷。具有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区(山)共计3755个,矿产100种(135个亚矿种),主要优势矿产资源包括天然气、页岩气、钛矿、钒矿、锂矿、稀土矿等。其中,天然气、页岩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钛矿、钒矿、硬岩型锂矿保有资源量均在全国排名第1位;有效探矿权745宗。国有森林蓄积量11.64亿立方米。自然保护地478个。全省水资源总量2209.20亿立方米。
  需要说明的是,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核算尚处于探索阶段,价值核算体系尚未建立,目前仅报告其实物量情况。
  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启动实施四川天府国企党建示范引领工程,开展省属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对标检视整改、国有企业“四心一高”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建设。创办四川省国资委党校,全年示范培训党员干部3000余人次。深入开展滥发薪酬奖金、盲目扩张业务等专项整治,狠抓巡视巡察和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五粮春”系列案以案促改。
  持之以恒优布局调结构。完善全省三级国资规划体系,加快产业结构和发展动能转换。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成渝经济圈ETF基金上市,举办“川渝国企高竹新区行”,集中签约项目34个、签约金额超千亿元。围绕“五区共兴”战略,深化“国企市州行”,与雅安、广元等8个市州新签重大项目投资协议165个、签约金额超5000亿元。
  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在全国地方国企改革评估中连续两年获评A级。“1+6”重大专项改革取得新进展,蜀道集团“1+1>2”融合式聚变效应凸显,省内民用运输机场首批整合有序推进。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健全,省属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公开招聘人员占新进员工比例、全员绩效考核均达100%。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全省地方国企混改比例达到39%,其中:省属企业混改比例达到62%。
  切实加强国资国企监管。推动国资监管制度“立改废”,进一步厘清出资人权责边界。修订省属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财务总监工作报告制度,建设债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强化债务风险全过程监督。强化法治合规建设,重要制度、经济合同和重大决策合法合规性审查率实现“三个100%”。
  有效规范资产处置和收益分配。高标准推进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建设,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全年全省企业国有资产交易项目成交3242宗,增值24.77亿元。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审核,确保应收尽收。2022年全省地方国有企业上缴国有资本收益142.75亿元,增长11.20%,其中:川投集团等9户省属企业上缴特别利润13.75亿元。
  稳健开展境外投资。聚焦境外投资监督追责和风险防控,强化境外投资事前、事中及事后监管。2022年,全省地方国有企业境外子企业共104户,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美、澳、德、越等地,资产总额521.58亿元,增长16.80%,实现营业总收入898.09亿元、利润总额5.23亿元,分别下降0.34%、42.55%。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切实加强党对金融企业的领导。出台省属金融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等制度,压紧压实企业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省属金融企业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规范开展“两考核一评议”,强化结果运用。扎实开展巡视整改、以案促改等工作,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切实防控廉洁风险。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全面贯彻我省《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实施意见》精神,制定出台《四川省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实施办法》《省级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清单》,修订完善出资人履职工作规则,进一步厘清出资人职责边界,依法规范履职行权。绵阳、达州等多个市州陆续出台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管理权责清单,为更好推动国有金融资本集中统一管理奠定基础。
  持续加强基础管理监督。进一步规范国有金融资本产权管理行为,动态掌握全省国有金融资本产权变动情况。组织开展全省财务报表工作培训,建立财务报表工作情况通报制度,督促指导市县财政部门做好辖内地方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建设省属金融企业在线监管平台,建立企业运营风险分析季度例会制度、“一书一函”提示制度,督促企业主动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有效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截至2022年底,全省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76万亿元,增长23.08%。各项存贷款余额突破20万亿元大关,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40%,其中8-11月增速居全国首位,存贷比达82.60%。持续推进“险资入川”,保险资金在川累计投资规模近5000亿元。全省科创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0.80%、41.60%、40.20%、16.30%。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9602亿元,增长24.50%。
  深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全省国有金融企业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中省级金融企业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四川产业基金按照《省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工作方案》完成20户企业划转,华西证券被纳入全省国企天府综改行动试点企业。宜宾市积极推进四川长江担保集团组建,绵阳市推动组建绵阳融资担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健全完善政策制度体系。研究制定全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办法,修订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加快构建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关联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制度体系。印发《关于贯彻执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合同会计准则加强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统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PPP项目资产会计核算。
  加大力度盘活存量资产。健全省级政府闲置存量资产处置联席会议制度,实施闲置资产和重点资产双台账管理,通过移交收储、集中拍卖、公开招租、调剂共用等方式,分期分批推进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闲置房产、土地、门面等资产盘活利用。指导市县积极有序盘活国有资产。2022年,全省实现资产收益292.82亿元,增长33.59%,其中省本级20.08亿元,增长151.46%。
  深入推进权属登记管理。全面掌握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不动产登记底数,梳理审核198家单位3304条不动产信息,现场核实91家主管部门143.60万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权属,全年完成10家单位318本10.40万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省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工作的通知》,推动解决10类办公用房权属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为进一步统筹优化办公用房资源夯实基础。
  持续强化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地方财经秩序资产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清理纠正2020年以来全省范围内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堵塞管理漏洞,注重抓常抓长,督促指导制定问题整改措施,助推提升各级各部门资产管理意识和能力,巩固专项整治工作成效。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夯实自然资源管理基础。印发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实施方案,完成全省2022年国家林草综合监测、2525个林草湿样地野外调查(位居全国第二)、18.6万个遥感变化图斑核实取证和系统上传等工作(工作量居全国第一)。启动1300余个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项目,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完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国家级第二批试点和2019、2020两个年度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编制国家级试点。
  强化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一方面,严守耕地红线。全面推行田长制,研发“四川田长巡田APP”,建立“空天地”一体化动态监测机制。带位置划定耕地保有量7549.9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6308.77万亩。稳妥推进流出耕地整改和恢复补充,整改恢复2021、2022年不合理流出耕地168万亩,连续两年实现全省耕地面积净增加20万亩以上。另一方面,加大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力度。核减不合理用地1.16万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7万亩、闲置土地10万亩。清理低效工业用地778宗5.80万亩,完成处置184宗1.20万亩。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用途管制制度。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已按照自然资源部意见完成了修改完善,即将报请两省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待审批,五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已通过省规委会审议。不断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制定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经济稳增长系列政策,全力以赴推进项目落地实施。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一是努力构建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印发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健全省市县三级生态修复规划体系。加快建设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监测监管系统,推动各类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一张图”管理。二是持续保卫蓝天碧水净土。强化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开展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整治。强化小流域和黑臭水体治理,深入实施重点断面水质达标攻坚。完成土壤风险源清单更新和489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三是国家公园建设全面启动。印发《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和加强四川片区建设意见。修复大熊猫栖息地4万亩。若尔盖国家公园获批创建。
  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重大项目落地。84个项目成功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所需约50万亩计划指标由国家全额保障,项目个数、新增用地规模较2021年分别增长4倍和3倍。批准建设用地1029件,较2021年增长20%,批准面积40万亩。二是提升工业用地供应效率。供应“标准地”528宗5万亩,项目落地时间较以往节约3个月以上。三是规范林草地管理。出台《四川省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等文件,在全国率先实行省市分级管控制度。批准使用林草地20.50万亩。
  推进自然资源法治建设。一方面,加强自然资源重点领域立法。推进《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修订出台,推动《四川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8个立法项目纳入省政府2021-2025年立法项目库。另一方面,强化督察执法。持续健全省级自然资源督察体系,加大国家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力度。集中整治2022年卫片执法检查发现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进行“非农化”建设问题。组织开展严厉打击违法开采矿产资源专项行动。开展高尔夫球场“回头看”清理整治,建立常态化动态监测机制。持续巩固“大棚房”清理整治“回头看”。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
  下一步,全省资产管理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有关决策部署,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和《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的五年规划(2023-2027)》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企业国有资产、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国有资产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
  推进布局结构优化调整。聚焦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布局,深化拓展川渝国资国企项目合作,持续开展“国企市州行”,深化企地合作、央地合作,完善银企合作机制,持续提升合作成效。拓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投资布局,加大水能、风能、光伏和天然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投资布局,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重点领域,大力布局发展实体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价值链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深化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聚焦发挥协同效应,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产业大板块大集团,加快培育产业领军企业。完善市场化导向的新型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建立完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人才薪酬制度,扩大中长期激励覆盖面。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差异化管控模式,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对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入实施国有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专精特新”培育计划,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加快培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提升管理质量效益。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低效无效资产清理处置,加强重点亏损子企业治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经营效率双提升。加强国有资本运营,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国企股权运作,进一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强化债务风险线上穿透式监测预警,加强债券存续管理,加强高负债企业管控,开展虚假贸易专项整治,严禁超越财务承受能力的投资行为,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
  健全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各级财政部门集中统一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继续强化科学全面考核评价与绩效结果有效运用的全流程绩效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省管金融企业投融资监管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出资人监督职责。
  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布局结构。根据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立足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实现国有金融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重点机构集中,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稳妥推进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做实做强省级国有金融资本运营平台,加快完善全省融资担保体系。加大金融牌照申设力度,丰富全省金融要素市场。
  促进金融企业健康持续经营。推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治理,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党建考核与经营业绩考核有效衔接机制。探索建立国有股权董事工作制度。督促金融企业切实履行风险防控金融风险主体责任,加大审计整改力度,强化风险管理规制,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和水平。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方面
  健全管理制度机制。贯彻落实《四川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四川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研究四川省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等实施办法,探索制定省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办法,全面规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整体提升全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政策业务水平。
  强化行业资产管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动相关行业部门加强水利、保障性住房等资产基础管理,规范资产登记入账及会计核算。督促省文物局在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目录的同时,组织开展文物文化资产清查和登记入账工作。
  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开展专用资产配置标准专题调研,推动资产管理基础较好、专用资产配置规模较大的省级部门,在考虑依法履职和事业发展需要基础上,结合资产存量、绩效目标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专用资产配置标准,逐步构建覆盖全面、配置科学、动态调整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提高资产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
  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点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省级和五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的报批实施,同步推进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力争年底前完成重点地区和主要毗邻合作平台国土空间规划的审查报批工作,有序推动乡镇级、村级国土空间规划审批实施。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完善生态保护修复协同推进的省级工作机制,促进生态保护修复各类项目、资金和政策有效整合,逐步实现全省生态保护修复“一盘棋”。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以绿色金融政策和财政、土地等优惠政策,激励和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等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和管理,形成资金投入合力,实现生态保护修复资金多元化和项目实施模式多样化。大力推进市场化方式参与生态修复,适时启动谋划一批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示范项目。
  强化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并严格考核,全面推行田长制,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稳妥有序整改和恢复补充流出耕地,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严格“两平衡一冻结”制度,有力保障全省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推进中幼林抚育,强化封山育林,实施退化林修复和人工更新,以提高森林生产力,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深入推进林长制,建立横向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科学的资源定价体系。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