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和《关于2023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42次主任会议决定,现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印送你们。请按照监督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的规定,认真研究处理,并于2025年1月12日前将研究处理情况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认为,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和改革工作,实现国有资产安全增值增效,充分发挥国有资产核心功能,有效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有效发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节约高效履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资产功能作用。审议中,也指出了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还需增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基础工作不够扎实、自然资源资产综合管护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国有企业经营风险比较突出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发挥国资国企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以推动技术革命、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构建高质量发展模式。及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以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投资力度,在集成电路、关键软件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要深化经营机制、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在改革创新领域尽职免责容错机制,鼓励担当作为。进一步完善具体措施制度和保障要素,推动国有企业创新融资渠道,特别是增强不动产的融资功能,提高国有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效率,逐步形成“投资-资产-资本-再融资”良性循环。
二、夯实管理基础,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发展,优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结构,规范不同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构建和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公共服务治理机制,使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更趋匹配。继续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推动解决产权不清、权属不明等历史遗留问题,更好地清理、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宣传培训和执行落实,加快省本级实体公物仓建设,推进省级资产统筹调剂,探索公物仓跨区域跨层级共享共用有效路径,优化资产调剂和报废的申报审批程序,促进资产移交更加便利和快捷;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衔接,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培训。
三、加强数据分析,改进国有资产报告工作
坚持报告、报表、管理评价指标相结合,用数据“说话”、用指标“评价”。完善优化报告内容,增加特点特征的总结提炼,减少一般性报账,强化问题及原因分析。完善各类国有资产报表体系,丰富细化结构性报表,新增分行业、分企业的经营状况的明细表,既能看到国有企业总量结构的“面子”,又能看清国有企业管理质量的“里子”,提高报表的可审性。健全完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立足各类国有资产的功能定位和管理特点,多角度多维度差异化设置指标,全面反映管理绩效。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的会计核算制度和统计调查制度,推动全口径国有资产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与人大国有资产联网监督系统对接。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统计体系建设,细化资源分类,丰富统计内容,扩大覆盖范围,不断提高统计的全面性和精准性,为开展自然资源量价核算工作打好基础,推进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对我省水资源、天然气资源等优势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统计分析,进一步丰富向人大常委会报告自然资源管理情况的内容。
四、聚焦突出问题,确保国资领域审计整改取得实效
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领域的审计整改情况监督,加大问责力度,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责任,确保整改到位。企业国有资产方面,要做好境外投资经营效益不佳、管理不善、内部管控缺失,以及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传导隐患增大等问题整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方面,要做好未充分聚焦主责主业、内控管理较为薄弱、经营风险比较突出等问题整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方面,要做好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不扎实、资产超标准配置或低效闲置、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益收缴不合规等问题整改;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方面,要做好管护机制建设不足、耕地保护措施落实不力、自然资源违规开采利用、部分资源环保类税费征收和资金使用不合规等问题整改。今年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中,应以子报告的形式反映国有资产领域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4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