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谈·随笔

微信群过客

时间 2018-03-05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号大小:]
  我退出了那个微信群,我有点晕晕乎乎了。
  两年前,我被招呼进某区作协当了个副主席,本想撸起袖子以文会友,不料西线无战事,协会一直没动静。其实也不是完全没动静,微信群里总有一两个诗人在闪闪发光——我知道有些诗人有些时候是打了鸡血的;那俩诗人每天“吐芳华”,出手就是七八首,多的二十来首,有时折腾到午夜还在战斗。我以为只有当拜伦那样的男人疯狂爱上某个女人,才会如此雄赳赳气昂昂地为女人写诗。我在拜读了那些诗后发现他们不是拜伦,也就是“穿越大半个中国去……”那样的东西,或者说是把“散文”像炸油条的面团那般掐成一节一节的。我曾眯眼想象我若是个姑娘,读这些诗会不会比读《公司法》更有趣。我退出了那个群,我不想天天被“远方”。
  我曾参加一个户外徒步群,原指望大伙在群里多晒晒如何提高徒步活动质量,分享户外安全常识;没想到有几位老是用墨镜遮住半张脸的女士,不是晒自己的娃娃“年少得志”、聪明过头,就是发动群友给她侄儿侄女拉票。这些跟户外活动可没一毛钱关系呀。但女士们乐此不疲,似乎天上的太阳就只照在她家的屋顶,独拥万道霞光。心理学有个“激情辐射”原理,大意是说,人在某些亢奋时刻,会忘形地释放太过自我的东西,这会引起别人不安。英国十八世纪画家庚斯博罗有一次画人像时,觉得那双皮鞋不够逼真,他拿着那幅没画完的画摆在伦敦街头,一个擦皮鞋的人走过来说你这鞋子没对没对。庚斯博罗照他说的改了。那人越说越来劲儿,又指责画上的头发没对没对。庚斯博罗忍不住道:您还是说鞋子吧,说别的对我没用。
  眼科医生认为,有时候一个人若过于瞪大眼睛,会让瞳孔留下一些“暗角”,就像一些品相较差的广角镜头,四周成像黑糊;所谓眼小好聚光,浓缩的是精华,大抵如此。遭不住护犊女士的狂轰滥炸,我退群了。至于那些把我当壮丁一样抓进去的“美女摄影群”“诗情画意群”“同乡爱你群”“购物算计群”“二战发烧群”……大多挂羊头卖狗肉,让我哭笑不得,也挥帚清理。
  如今,互联网大海上激荡着人的滔滔欲望,咸湿浪花乱溅一气,腐苔丛生。对微信群,我奢望在形形色色的压力囹圄中,寻求一孔让心灵透气的窗棂,比如友情,比如学习,比如互助,比如砥砺;但我很少从这群那群里窥探到这些东西,得到真正的养分;反倒是,它们几乎干扰了我的正常生活,让我有种对随波逐流的警惕,生怕像小时候看完电影被汹涌人流脚不沾地“抬”着出来,找不到北。
  微信群里的交集,也颇像那些让人可疑的饭局。这年头,很多人出于维护人际关系的考虑,喜欢精准定时地请客吃饭,犹如走势清楚的钟摆发出自己的声音。我注意到这样的大杂烩饭局有着极具仪式感的桥段:一群互不认识的人戳一桌上,挤出笑脸你好我好大家好,拍拍手,摸摸肩,敬酒时背诵着放之四海皆准的敬酒大词,好像大家的祖先人都是湖广填四川移民过来的同宗同族,也好像都是魏晋竹林七贤的伟大灵魂附体。饭局一散,各奔各道,消失在夜幕里,犹如烧烤的烟气被风儿吹散。
  今天的人们,大多奋力朝着两个方向奔走,一是向外,企求在斑斓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财富野心;一是向内,忠于内心的宁静,保持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但,如果外面的奇葩让你难以适应甚至觉得恶心,那就不妨做个过客“退群”向内,回归心田,继续用汗水耕耘属于你自己的春华秋实、姹紫嫣红。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