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谈·随笔

本色黄姚

时间 2019-06-14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号大小:]

  走近黄姚古镇时,感觉有点特别。于我来说,黄姚如雷贯耳。有人说中国四大古镇,有黄姚一席之地:东有江苏周庄,北有山西平遥,西有湖南凤凰,南有广西黄姚。

  从宾馆出来,不经意间,黄姚到了,入口就在眼前。四米见方的大门用已经斑驳的青砖砌就,青石板路自然古朴,没有硕大的牌坊门楼,没有宽敞的通衢大道,也没有招摇的广告牌,没有任何提示,全然没有名镇的做派。本本色色的黄姚。

  行走黄姚,有点目不暇接。从写有“黄姚”的门进入,劈面就是“黄姚四绝”之一的古榕树。400年以上的古榕树,镇上有8株。两株数百年的古榕树依姚江而立,遮天蔽日,其中一株古榕巨大主干上抻出十数根枝杈垂向地面,酷似飞龙在天,人称龙爪榕。千年古榕毕竟老了,有点支撑不住为人们遮风挡雨的硕大枝篷,黄姚人就用木桩或水泥桩支起古榕主干,让它轻松生活。古榕似乎也理解居民们的心曲,几百年风雨过去,古榕依然嵬然挺拔,依然为人们蔽日遮雨。

  黄姚人对古榕树的这份情感其实蕴藏着黄姚的文化底蕴。黄姚开建于宋开宝年间,兴盛于明清。诗书传家是黄姚人家的古训。史料显示,从清康熙到光绪年间,僻居广西深山的黄姚就出了11名举人。黄姚虽小,却很有福气。3.5平方公里的小镇竟然有三条河流环抱,姚江、小珠江、兴宁河,加上环绕小镇的青山,小桥流水,碧水青山成全了黄姚的秀美。

  有河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于是,河桥亭联成全了黄姚的文化。至今,黄姚的300多座明清建筑里还有180多幅楹联牌匾。一路走来,光是欣赏古建筑上的楹联就是一趣事。何况这是“黄姚四绝”之一。

  最有名的楹联要数东门的两副,东门楼联云:“川达三江直绕遇珠海姚海雄吞西城;楼成五凤特耸出螺峰文峡关键东门”,道尽黄姚的地理优势和楼门的雄伟气势。东门楼内里还有一联:“明月照山间月移山影行人往;清风飘云际风送云踪去复来”,描绘黄姚的日月风情。兴宁庙和“亦孔之固”门楼的两副楹联是对“黄姚四绝”之一的青山碧水的高度概括:“别有洞天藏世界;更无胜地赛仙山”,“珠水横襟无限碧;武峰隔岸有馀青”。切景、切情、切时、切事,让人遐思无限,浮想联翩。就连一家民宿的对联也让人想入住:“几度青春好做伴,一帘好梦得成真”,住一宿梦成真,很有吸引力哦。

  古镇另一绝是石板路。铺设于清顺治年间的8条石板路,一色用当地黑石板铺成,总长十余公里。岁月流逝,石板路见证了古镇千年风雨兴衰,留下诸多传奇故事。守望门外路中有一凸起青石,酷似一只展翅蝙蝠。蝠者福也,当地居民认为是上天留给黄姚的福石,逢年过节黄姚人会前去点蜡烧香,祈祷蝙蝠石给黄姚带来福运,平安昌顺。

  另一条石板路上有一块鱼形石凸然路中,每每有行人被绊倒,但居民们就是不肯把鱼形铲平或搬走,那是“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的象征。于是,与蝙蝠石一样,鱼石成为黄姚的风景之一,游人到此都不免蹲下摸摸鱼石,希冀带走“吉庆有余”的蕴意。

  离鱼石不远有一个被黄姚人视为至宝的象形石,酷似刚出洞口正向南岸张望的一条蛇头。说来也奇,河的对岸也有一个天然青石,像是一只慢慢往上爬的仙龟。一南一北,一蛇一龟,形成奇特的蛇龟对望奇景。黄姚人将其唤为“南蛇出洞”。更为黄姚人称道的是当年在灵蛇石外建房的主人,舍不得毁掉蛇石,将宅院屋基向后退了两米多,留下蛇石的同时,也留千古美谈。黄姚人对自然的崇敬,对传统的坚守,对文化的因袭尽在其中。

  因了黄姚地处偏僻,也因了黄姚人对传统文化的这份坚守因袭,行走黄姚,随处感受到当地居民的原生态生活。古镇500多户人家中,80%是原住民。300多座明清建筑大部分都有人居住。兴宁河畔,有人家在洗衣物,郭家大院里居民们晾晒着中草药,明朝州府通判官衙司马弟门口堆放着秸秆,一个老人坐在门槛上晒太阳,静静地看着过往行人,小巷深处几位中年妇女在自家商铺前支起方桌,一边照看生意,一边酣战四方城……

  一个专营黄姚特产的“寻食记”店外,拉起一条横幅,上书:过年了,拉条横幅开心下。

  红色横幅已经褪色,眼前依然晃出店小哥站在梯子上拉横幅的开心模样:笑嘻嘻在大声喊叫,率真质朴,乐观满足。那是黄姚人的本色。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