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沙拉’翻译成汉语,就是‘水落下去的地方’。”喜欢春天、乐观开朗的“花主任”——省人大代表、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村委会主任毛建桦这样介绍这个四川省最南端的、有着600年历史的古村落。
喀斯特地貌导致迤沙拉村极度缺水,毛建桦上任后,积极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抗旱等系列工程,解决了产业发展用水问题,过去仅能种玉米的田地,亩产仅1千元,而现在种植早市蔬菜亩产能达1万元以上。
古时迤沙拉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彝汉千年来的交往融合,形成了独具风情的俚濮民俗文化,有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谈经古乐”“羊皮鼓舞”。看到中国最大彝族自然村落发展旅游的希望后,毛建桦带领村“两委”班子创新探索古村落打造项目,发展康养旅游,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这里收藏的200余件民族服饰、农耕器具、乐器、族谱等展品,记载了延续千年的文明印记。”提起2019年建成投用的村史馆,毛建桦非常自豪:“迤沙拉居民祖先来自南京,因此村中多有典型的江南小镇格局和徽派风格建筑。”通过将整个村落打造成“活态博物馆”,种植大面积的冬樱花、炮仗花等观赏植物,让高半山区的迤沙拉村充满了独具民俗特色的江南风韵。去年,还修建了360度全景式玻璃栈道,壮丽的攀西大裂谷奇观尽收眼底。
村容村貌打造好了,如何提高知名度?毛建桦认为,发展康养旅游,要不断完善游、购、娱、住等要素。近年来,通过打造姊妹节、葵花节、星空露营节等游客参与体验感好的文旅项目,极大提高了迤沙拉的知名度。支持村民打造精品民宿,让更多游客住了下来。现在,正在尝试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销售土特产、文旅产品,更好地推广迤沙拉的康养旅游产业。“迤沙拉村集体经济还将入股民宿,布局更多民宿,让乡村振兴道路走得更宽。”毛建桦粗略一算,2021年,迤沙拉村旅游收入约为500万元。
曾经“有女都外嫁,有男讨不到”的穷村,如今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康养“网红村”“中国彝家第一村”“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金字招牌越来越亮。2020年12月2日,毛建桦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2021年9月29日,荣获首批“四川乡土十大文化能人”称号。
2021年12月1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来到迤沙拉村,了解古村落保护、非遗传承、农旅融合发展等情况,并入户看望群众,勉励大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满怀热情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用勤劳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深受鼓舞,更加充满干劲!”毛建桦谈起那天仍然稍显激动,“所以今年我在省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带来的两件建议依然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关。”
近年来,攀枝花市把发展阳光康养产业作为重要抓手,在全国率先提出“康养”理念。金沙江大峡谷旅游度假区项目按照“一村(迤沙拉历史文化名村)、一谷(金沙江大峡谷)、一带(乡村康养度假带)”规划布局,以成昆铁路(旧线)文化遗产为载体,开发文化体验旅游、温泉度假旅游、乡村田园旅游等项目及业态,提高沿线经济效益,打造赋有攀枝花市特色的文旅景区,填补攀枝花核心吸引物的空缺,改变目前“区域环线过境地”的局面。“建议省级相关部门对于金沙江大峡谷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给予招商、资金、项目的支持。”毛建桦说:“我们迤沙拉村正好是项目核心组成部分呢,正是借力发展的好机会呀。”
除了“康养”,攀枝花的芒果早已声名远播,特别是晚熟芒果种植面积、产量占全国80%以上,产业规模全国第一,已经成为引领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农村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支柱产业。毛建桦建议,攀枝花会同凉山州联合申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省级相关部门加强指导,积极协调争取相关国家部委将“四川晚熟芒果优势产业集群”纳入国家第三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名单,把集群打造成为全国芒果产业发展的标杆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