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合江县石龙镇青禾村,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每一个接触过她的人,都会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她阳光、亲和、富有感染力。她便是青禾村副主任冯召梅。作为基层县人大代表,冯召梅做事既有“大丈夫”雷厉风行的力度,也有“小女人”心思细腻的温度,更有“娘家人”量体裁衣的准度,这一特质,让她真正成为了村民们的“知心人”,能在村事、代表之事和家事等诸多事务上游刃有余,“忧村民之所忧,急村民之所急”。
深入群众调研有“力度”。“青禾村一碗水到石壁的公路年久失修,路面损毁严重,村民生产生活极不方便。” 冯召梅在开展联系选民活动中得知,这一条长1.2公里的泥沙路,不仅是近150户群众生产生活的主要通道,也是连接村内与重庆地区关键之地,过往行人较多,但由于年久失修,路面损毁后坑坑洼洼,给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带来极大困难,特别是下雨天严重影响出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充分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后,冯召梅与镇人大主席团积极争取,得到项目支持,在2023年6月完成整段道路硬化工作,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
“感谢冯主任,修这个路的时候,大家都没有闹矛盾,安安稳稳地就修好了”,住在路边的赵阿姨说。在进行道路硬化过程中,解决群众之间的土地纠纷问题,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必不可少,于是她化身纠纷“调解员”,召集村干部、社长采取“敲门夜访”“板凳会议”等方式,与村内配合度不高的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将矛盾发生遏止在萌芽中,顺利完成道路整治,切实满足村民舒适出行需求。

呵护妇女儿童有“温度”。自2021年冯召梅担任村副主任以来,她始终坚持把本职工作当作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窗口,关心妇女权益、呵护儿童成长,是她的本分,也是她的责任。她经常这样告诫自己,“我是一位女性,也是一位母亲,我的工作决定了我必须要用女性细腻、亲和的特点,走进妇女儿童的心中,去更多地呵护和关爱她们,让她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大姐,您放心,针对您家这个情况,我们会尽快和民政部门联系,争取能够解决您的困难。”这是冯召梅去到村内困境妇女家中排忧解难的常态。任职以来,她全力维护好、保障好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沉入网格掌握群众家庭情况,调解家庭矛盾、疏导厌学少年,实现源头化解。将村内困难妇女、留守儿童纳入到“四必访、四必应”行动服务对象,定期开展走访服务,积极争取上级妇联、关工委、社会团体等支持,为更多困境妇女儿童开展经济救助、心理疏导等关爱帮扶工作。

青禾村离镇内学校最远的有7、8公里,一些家庭无奈选择在镇上租房陪读,但更多的孩子还是披星戴月步行往返,随之而来的还有家长对孩子出行安全的忧心。“孩子能去上学我当然是支持的,但是上学路这么远,我又要去外面打工,家里老人行动不方便,没办法天天接送,我的心啊一直都是悬着的”,在一次接待选民中,冯召梅与一位在外务工回家探亲的村民交谈,了解到孩子上学路远的问题,她听在耳里,记在心里。之后,她主动与社区干部合作,在学生上下学的主要街口、学校门口等地点集中宣传,向家长、学生普及交通安全法规和知识;同时时刻关注镇内学校宿舍修建进度,在今年镇内小学宿舍正式投入使用后,冯召梅挨家挨户向居民大力宣传,让他们结合家庭实际情况选择寄宿入学,而且向家长保证,“寄宿入学也有老师管着的,我们不仅能让孩子们在校吃得好、学得好,也一定住得好!”

关爱特殊群体有“准度”。“冯主任,这是要去哪儿啊?”“去看看6队的蔡大哥!”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得益于与百姓的朝夕相处,谁家有卧床不起的老人,谁家是失独家庭,谁家又遭遇特殊状况,冯召梅对村里这些特殊家庭可谓了然于胸。这也一直是她心中沉甸甸的牵挂。除了节庆日随同各级领导走访慰问之外,村民平时没少见她进进出出的忙碌身影。
在日常工作中,冯召梅对青禾村目前特殊群体定期进行信息排查,建好一人一档。针对其中具备部分劳动能力,但因各种原因处于“就业难”困境的残疾人群体,她默默思考,“在残疾人就业问题上只是单纯靠现在‘输血式’的帮扶是不行的,还要增强他们的‘造血’能力才行”。于是她通过对比结合每户当前面临的实际就业困难,深挖各户残疾人在就业方面的专长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培训措施。了解到村内有两个无法外出务工的困难群众,她主动联系,提供公益性岗位,让他们可以“在家就业”,自食其力,改善生活。“冯主任帮了我大忙,让我也知道了自己还有用,还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近年来,在冯召梅的努力下,青禾村积极与镇社事办沟通交流,不定期开展就业技术培训,用心用情托举起了重点特殊人群就业梦。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能当选为县人大代表,这是我的莫大荣幸,更是老百姓对我的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我只有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更大急难愁盼,才无愧于人大代表的称号。”这是冯召梅的心声,也是老百姓的期盼。
秉持着“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信念,让她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时愈发显得从容和坚定,急民之所急、帮民之所需,为群众发声,彰显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