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人大代表宋洪芳:从“田头”到“碗头”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时间 2024-01-12 来源 四川人大网
[ 字号大小:]


  “全面实施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安全。”今年四川“两会”,来自眉山的省人大代表宋洪芳带来这一建议。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宋代表可没闲着,要从“田头”到“碗头”  ,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快检  到底快在哪里?

  安全,在中国重之又重。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推进,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被纳入法治化轨道,宋代表十分关注。
  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国家先后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食用农产品批发、零售、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开展食用农产品抽样检验或者快速检测作出明确规定。
  全省将批发市场日常抽检比例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将批发市场快速检测建设和应用作为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等级评定的重要指标,要求对入场销售食用农产品全覆盖抽样检验,推动快检工作落地落实。
  宋代表说,以眉山为例,制定实施了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快速检测能力提升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职责分工、保障措施。制定了《市场农产品快检制度》等管理制度范本22项,指导市场准入快检和日常快检。制定了《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的通告》,强化追溯管理。现已配备快检设备的市场占比32.65%,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项目增加到31项,零售市场检测项目增加到19项,快检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市场   究竟何处减速?

  为了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宋代表多次到农贸市场调研,实地察看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蔬菜、水果和肉类检测情况。调研发现,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检工作还存在“减速”问题。
  宋代表说,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宣传。快检工作社会知晓度不够高,仅在市场交易环节有一定宣传,在生产、运输等环节宣传不够,不利于压紧压实生产者的主体责任。宣传方式还不够多样,宣传范围也不广,很多群众还不了解。市场快检结果公示还有欠缺,部分市场没有在醒目位置设置显示屏公示入场销售食用农产品品类、数量、价格、抽检结果等信息,在宣传引导消费者关注快检公示信息上存在差距。
  二是运行。城乡快检能力差距较大,目前配备快检设备的市场主要集中于城区,大部分乡镇农贸市场尚需配备。部分已配备市场没有做到每日抽检,快检批次总数少,品类覆盖不全面,缺少快检结果的记录台账。快检结果公示不及时,容易导致不合格农产品得不到及时处置而流向餐桌。
  三是机制。涉及快检工作的部门需统一调度,领导机制和协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快检结果运用不够,结果好坏不影响售卖状况,没有起到激励或约束的作用,影响了市场开办者开展快检和入驻商户对接受快检的积极性。

加速   为了百姓“安全”

  宋代表建议,针对问题,三大实招“加速”。
  ——强化宣传。要深入田间地头、农贸市场,覆盖生产、运输、市场交易等全链条,实现从“田头”到“碗头”的全过程宣传。要全面宣传,既要运用各类新媒体等现代化载体,在微信、网站、抖音等平台扩大宣传范围,也要用好敲锣打鼓、标语口号等传统手段,到市场、小区等食用农产品消费前线深化宣传效果。还要开展典范典型宣传,展示快检合格农产品安全优质形象,公开快检不合格农产品反面典型,引导消费者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建强机制。各级政府要牵头建立快检工作统一调度机制,定期调度有关部门、市县工作推进情况。依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属地管理平台,注重资源共享、信息共融,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分析梳理市场反馈的快检数据信息,确定日常检测靶向目标,重点开展监督抽检。各级财政研究制定建立市场快检建设以奖代补机制,按照市场分类、覆盖范围、快检频次和快检数量进行奖补支持,增强市场主体开展快检的主动性。
  ——狠抓落实。所有市场应设立快检室、配备快检设备、落实快检技术人员,逐步实现农贸市场快检全覆盖。已具备条件的市场要严格执行日常抽检制度,做到批发市场每日抽检批次不低于入场食用农产品批次的50%,零售市场对入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所有品类每周全覆盖抽检,切实发挥监测预警作用。解决滞后性问题,突出快检要快,依据农贸市场特点,优化确定快速检测流程,前移抽样关口,缩短快检时间,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宋代表还在积极履职。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