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人大代表唐滢莲:让全世界爱上北川腊肉

时间 2024-03-07 来源 北川羌族自治县人大
[ 字号大小:]


  “北川老腊肉作为羌族的传统美食之一,古老的食物保存技法在羌族子民中传承千年之久,制作技艺是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腊肉买的不错,春节订单接近3000万元,节后也在陆续发货,我们将着力开拓海外市场。”北川羌族自治县人大代表、羌珍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唐滢莲一边介绍产品,一边盘点收入,脸上挂满了收获的笑容。
 
传统技艺的守望者

  “北川老腊肉之所以好吃,一是海拨1300米以上的羌家高山气候低温干燥,二是选用本地土猪杂粮喂养品质好,三是传统的腊肉制作技艺,整块猪肉钉挂在取暖的火塘墙上,慢慢熏制发酵,猪肉外表黄亮、内部红亮,呈现出独特的风味。” 
  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唐滢莲结束“北漂”返乡创业,从家家都会腌制的老腊肉中找到新商机,创立“羌山水妹儿”品牌。“我是正儿八经举行了拜师仪式的,师傅手把手教传统制作技艺手法,冬至前后杀猪,石缸中腌制,滴净盐水后用柏树枝慢火烟熏,这样的腊肉才是真正的北川老腊肉。”
  “很多客户品尝过我们的腊肉后口口相传,回头客也越来越多,我们还给京东方、永贵科技、西科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去年我们的销售额有几十万斤,销路简直不用愁,央视《朝闻天下》《东方时空》《消费新主张》等栏目宣传报道了很多次。”唐滢莲骄傲的说起她的创业历程。



群众致富的带路人

  火爆的销量既源于腊肉品质,也是主动适应互联网消费趋势和年轻人饮食习惯的结果。“第一年是一大块一大块地卖,很多客户反馈不晓得怎么洗、怎么煮。后来我们就小块分割、真空包装,打开包装就能煮”。唐滢莲将腊肉产品扩展到猪嘴、猪排、猪蹄等六十几个品种,并配好萝卜干等食材,方便客户食用,满足各类型消费者需求。 
  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腊肉销量的增长为周边群众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唐滢莲发动禹里镇及周边6个乡镇农户养猪、种菜,采用“公司+农户”代养、报价收购等模式,与102户农户签订购销协议,每年代养、定向收购生猪2000余头,收购蔬菜、菌类等农特产品60余吨、豆腐干180万个,带动协议农户户均增收3万余元,让乡亲们跟着一起赚钱。
  每年冬腊月,腌腊制品迎来销售的旺季,订单开始增多,产品供不应求。“从腌制到销售有很多道工序,我们冬季用工量就很大,就地就近解决禹里村6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唐滢莲在介绍用工需求时说。



乡村振兴的推动者

  位于禹里村的禹穴沟景区是古代治水英雄、夏王朝缔造者大禹的出生地,是海内外大禹后裔寻根问祖的首选之地,开业期间一年内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但在2017年遭遇洪灾后就一直处于停业状态。
  作为来自禹里村的基层人大代表,唐滢莲一直关心景区恢复重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加快禹穴沟景区灾后重建、走文旅融合之路推进乡村振兴等建议,很快就得到了文旅主管部门和禹里镇的重视和支持。
  “禹里区位优势好,交通便捷,夏天避暑的人特别多,我就想把羌绣、羌茶、水磨漆、玉米酒等非遗文化展示出来,结合腊肉生产传统技艺开展研学,打造一个农文旅综合体。”2023年初,她自己投资1600余万元建设禹里农文旅融合产业园,涵盖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大型餐饮休闲接待、禹羌文化特色民宿、非遗文化宣传展示、旅游产品开放文创等内容,打造“吃住游购娱”一站式服务体验目的地。目前园区主体建设基本完工,预计今年六月正式营业,必将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