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预防侵害未成年人安全防线,势在必行。”今年全省“两会”,省人大代表张进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建议。

全社会要筑牢安全防线
少年儿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当前,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取得积极成效。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2023年7月,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护航全省1609万未成年人的安全。方案提出,用3年时间,在全省上下每年开展一次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环境问题大排查和综合治理行动,到2025年,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未成年人成长社会环境明显改善,未成年人保护体制机制全面建立、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更加浓厚。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张进时刻关注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保护祖国未来刻不容缓
在深入调研中,张进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需久久为功。”张进认为,“成年人生理年龄小、心智不成熟,认知能力差,性防范意识弱,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低龄化遭受网络性侵害的风险日益增多。”
“留守儿童的关注度需进一步加强。”张进了解到,目前全省留守儿童体量大,隔代监护、单亲监护比较普遍,成熟的监控防范机制尚未建立,采取的教育方式单一。
张进认为,从家庭看,“部分家庭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两性观、金钱观及消费观缺失,注重学分多,关注身心健康少。女方发生被性侵事件受传统理念约束,被动隐匿、大事化小的现象时有发生。”从学校看,“学校性教育方法不多、力度不够,校外培训机构缺乏有力监管,内部教职员工把关不严,有的带问题上岗,致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酒吧、社会旅馆等社会环境复杂,存在未成年人保护安全隐患,对相关行业经营者和消费者摸排、执法力度尚待加强。”从全社会看,“民政、教育、公安、法检、文广旅、市场监管、群团等单位和部门之间尚未形成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工作共推的共治格局。工作机制、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有待进一步优化。”

建议针对问题破解难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张进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统一编制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案,各地因地制宜制定预防性侵专题宣传教育计划,采取以案说法、大家谈等多种形式,进行多元化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学校、培训机构、家庭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师风师德和后勤员工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性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切实保护未成年人。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摸排和关注,侧重性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的专题辅导,融入网格化管理。推动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整体联动机制,确保在“预防、打击、整治、救助、疏导”五方面取得成效。
三是进一步完善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的安全设施配备,加强巡视巡查,健全校园、培训机构、网吧、游戏厅、酒吧、社会旅馆等重点领域的监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发现一起严处一起。
四是进一步发挥未保办职能职责,统筹整合民政、教育、公安、法检、文广旅、市场监管、群团等单位和部门的资源,强化考核,构建密切协作、联合执法、联动宣传的工作体系,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五是进一步强化人大监督职能,通过听取报告、专题询问,督促“一府一委两院”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定期会商研判,持续加压加力,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