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今天,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从此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7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时代发展的好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姚渡镇人大代表砥砺奋进,同心筑梦,充分利用代表身份,以点带面,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徐昌国,2021年11月当选为姚渡镇第二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青白江区姚渡镇马坪村党委委员、村委会副主任,成都市马坪村蔬菜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入选四川省第三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徐昌国代表的努力下,马坪村蔬菜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马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被区委评为先进党组织。
理想信念坚定,勇当人大代表“模范生”。徐昌国代表充分利用姚渡镇马坪村党委委员、村委会副主任的身份优势,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合作社建立党支部,探索出“1+2+N”的合作社运行模式,建好一个组织,成立成都市马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实现了支部建在产业上;发挥两个作用,发挥合作社党员引领示范作用和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作用;以老带新、以团聚散,拓展N家终端农户向合作社聚集、N家流动商贩向组团签约的生产经营新渠道。积极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推动合作社将经营资产股份量化到村民,“小田变大田,村民变股民”,带动800余户村民土地入股1000多亩,每年基础分红可得800元/亩,并将每年合作社盈利的20%作为马坪村村民盈利分红,吸纳村民就业200余人。

实干担当作为,聚力建强发展“聚合体”。徐昌国代表坚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依托马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育秧、插秧、病虫害防治、收割、烘干、旋耕等社会化服务,实现“四统一”(统一种植、经营、管理、销售)经营模式。成功争取中省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搭建“投入—反哺—投入”的良性循环体系,形成短期投入、长期收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新建烘干房,购买合作社机具20台,提升合作社现代化、专业化服务水平。2023年合作社社会化服务面积约1000余亩,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的小麦、稻谷产量对比传统农户种植方式高出近30%,2023年经营收入180余万元,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0余万元。
践行为民宗旨,架起代表群众“连心桥”。徐昌国代表结合自己专业技术特长,为乡亲们开展蔬菜种植技术指导和经验交流,带动200余户村民开展蔬菜规模化种植集中生产;组织合作社党员下沉网格开展志愿服务治理社区治理,调解邻里矛盾纠纷,为村民进行农田旋耕、大春收割等服务;牢记社会责任,努力反哺社会民生事业,防汛减灾工作中,集中合作社蔬菜、粮油等物资分批量逐户供应,确保全村群众生活必需品供给顺畅;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发动合作社成员捐献蔬菜50余吨,协调各大超市销售蔬菜1000余吨,切实解决民生保供和村民蔬菜滞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