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代表,金鱼池的河堰损毁了,河里无法蓄水,灌溉用水都没有,如果再没有水,怕影响柚子口感哦。”近期,连任六届泸州市纳溪区人大代表的汪光权经过护国镇东巷口村时,遇到几名群众向他反映情况。

汪光权来不及多停留,就急冲冲随几名村民前往金鱼池查看河堰的情况,在河堰周围走了几圈后,他随即联系了经验丰富的工匠来讨论修缮方案,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回办公室开始记录河堰的相关情况,为撰写代表建议做准备。
作为原东巷口连任23年村党支部书记,现任乡村理事长、村集资公司总经理,自1997年连任六届区人大代表以来,汪光权一直以来将群众的期盼作为工作的风向标。他说:“不管是当人大代表,还是当干部,都要争当群众最信任的人,要想得到群众信任,就必须设身处地为群众干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用脚步丈量土地,做群众思想上的“导师”
汪光权常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对选区的每一户家庭情况、每一寸土地都要了然于胸,了解群众后,才能跟群众想在一起,跟他们交流起来,群众才更容易接受,群众的思想通了,工作推动就容易了。”
27年来,汪光权经常在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沟通,问村情,访民意,倾听群众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他还坚持困难户、党员户、致富户、信访户必去,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到走访与政策宣传、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相结合。

带头闹产业革命,他是乡村振兴的“领跑人”
汪光权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产业能人。他认为必须牢牢盯住柚产业,只有项目来了,土地活了,村民的收入才能多,只有发展产业才是托起致富梦的好出路。
由于柚子种植周期长,村民存在抵触思想。他作为党员、人大代表,带头示范,并挨家挨户做工作,通过算对比帐,改变了村民经营传统农业的思想。他带头开荒山,主动牵头建起了金贸果品专业合作社,推行“统一果园管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品牌营销”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合作社投产的4.5万亩柚树可产柚子达5万吨,产值达4亿元。他免费给村民提供种苗、补助化肥、定单收购、开展“种植互助”活动等多种办法,发展种植户200多户,柚子的种植面积已达5000余亩,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3000多元。
为了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汪光权主动为群众送资金送信息。东巷口村四社的蒋良南患先天性残疾,行动不便,其妻雍泽玉背部畸形,12岁的女儿从小营养不良。蒋良南家中栽种的部分柚子也因为管理技术跟不上而导致挂果率低,经济收益十分低下。汪光权多次来到蒋良南的家,为其现场指导柚子管理技术,并无偿提供化肥、农药等。现在,蒋良南的柚子长势良好,年收入5000余元,还新建了甜橙基地约2亩,准备在产业发展上大做文章。他逢人就说:“要不是汪支书帮助了我,哪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哟。”
率先垂范解民忧,他是群众身边的“热心肠”
汪光权探索实行了“代表议事日”制度,每月确定一天集中议事,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会记录下来,认真了解后撰形成代表建议。至当选人大代表以来,他撰写的《关于加大321国道超载货车整治的建议》《关于建设粮柚园区的建议》等10余条建议被区、镇列为重点督办件。
为解决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问题,他费尽心思跑部门、争项目,带头捐资,组织修建了3.1公里的石板路、7.6公里的产业路,惠及1200余人。28年来,汪光权始终忠于职守,不畏艰难,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甘于奉献,服从安排,顾全大局,将热血和汗水挥洒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村民们提到汪代表,都纷纷对他竖起大拇指,他务实的作风赢得了村民的信任,都觉得跟着他有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