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龙门村的曾家大院内,脚手架林立,修缮施工干得热火朝天。眼看这座古老的宅院即将迎来新生,省人大代表、内江市市中区旅游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舒其灵满心欢喜:“太好了,内江甜文化的根留住了!”
发挥代表作用 关注推动修缮进程
曾家大院始建于公元1881年,现存建筑面积3930平方米,是四川境内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并列式多跨四合院,于2019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内江传统制糖工艺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曾家大院所在的龙门镇是福建曾氏移民的聚居地,300多年前,福建长汀曾氏移民的到来,不仅带来沱江两岸蔗糖业的兴旺,也开启了沱江边码头龙门镇的繁荣。然而,这条内江甜文化的根脉,却一度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由于修建年代久远,加之管理维护资金有限,曾家大院老化严重,逐渐出现木结构歪斜、瓦片掉落、部分坍塌等情况。
在文旅战线深耕十余年的舒其灵,长期关注内江甜文化的发展,对内江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感情,曾多次到曾家大院了解保护现状,与文保部门沟通修缮工作。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暗下决心要认真履职尽责,发挥好代表作用,为深挖内江甜文化内涵、促进内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建言献策 文化根脉重焕生机
“这样一座宝贵的文物没有得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太可惜了。”走访调研中,干部群众发自肺腑的声音让舒其灵更加深刻意识到曾家大院修缮保护迫在眉睫。
在省人代会上,她就支持内江甜文化发展、支持曾家大院修缮保护提出建议。舒其灵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积极办理、快速回应。其中,“拟将曾家大院保护修缮项目纳入2024年国家文物保护资金支持范畴”为舒其灵和市中区相关部门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我永远记得那天,省文物局的同志电话告知我将对曾家大院保护修缮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我高兴坏了,当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相关部门的同志,我们都很兴奋。”回忆起那一刻,舒其灵依然十分激动。
省文物局先后下拨资金合计1230万元用于支持曾家大院修缮工程。今年5月,以文物修缮利用、传统建筑保护修缮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改造等为重点的曾家大院保护修缮工作启动。修缮结束后,这个历经百年风霜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将重现往日光彩。据悉,项目完成后,曾家大院将被打造成内江糖业历史博物馆,全方位展示内江的制糖历史和糖业文化,成为内江甜文化可感可及的重要载体。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的召开让舒其灵倍感振奋,她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确定的原则要求、部署的重点任务、提出的发展举措,继续立足自身岗位,认真履职尽责,为助推内江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