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旱地坝村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石子镇镇人大代表、旱地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莲手持直播设备,穿梭在果园和农家庭院之间,化身“助农主播”,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吆喝”带货。在屏幕的另一端,订单如雪花般纷至沓来,为农户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自2021年当选人大代表后,张莲把履职答卷写在旱地坝村的大地上。她以“代表履职+电商”的创新实践,宣传政策法规、发展蔬菜产业,维护群众利益,帮助本村和邻村620余人实现收入增加,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雁”。

云端带货,帮助群众增收
石子镇旱地坝村地处东兴区西南方,与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接壤,该村为内荣农高区蔬菜园区组成部分,以特色精品蔬菜闻名成渝两地,但面临“种得出卖不出”的困境。
为帮助农户打开农产品销路,张莲自费购买直播设备,主动学习短视频剪辑、直播技巧,半年内拍摄96条短视频,展示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用“看得见的品质”赢得消费者信任,并通过代运营、代发货等方式,帮助村民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推向成渝乃至全国市场,实现共同增收。村民李大爷说:“张代表帮我们卖莲花白和玉米,每斤都要多赚几角钱,这可比我挑担子卖强!”
“刚开始直播时很紧张,但现在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张莲笑着说。每周两场的固定直播,已培养起一批忠实粉丝。2024年10月以来,张莲的直播间线上销售额上10万元,单场最高销售额突破8000元。
规范标准,力促产业发展
“代表履职不能坐在办公室,要像种子一样扎根泥土。”张莲在工作中发现,村民们感受到网络销售的便利后,不少人也尝试直播销售自家的农产品,但因缺乏电商运营知识,成效不佳。张莲提议开设“新农人夜校”,主动申请担任“电商指导员”,手把手教村民开网店、做直播。她累计培训本村7名村民,毗邻村民30名,形成“代表领衔+农户参与”的电商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电商形成规模后,但又遇到了新问题。电商之间的无序竞争,不仅让蔬菜卖不上价格,品质也得不到保障,影响了蔬菜产业的良性发展。为解决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张莲牵头制定了相关的销售标准,对包装、品控、物流等环节进行规范。品质的提升,不仅增加了网上零售额,还吸引了4名蔬菜批发老板线下进货,实现线下销售额约30万元。
“通过精心打造品牌形象、讲述农产品的故事,能够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提升附加值。”展望未来,张莲信心满满,表示要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提升产品附加值,让乡亲们的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

协同履职,共助区域发展
2025年,石子镇在旱地坝村建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以区、镇人大代表为主体,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法治宣传、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共同建设崇尚法治、村风文明、产业兴盛、环境优美的旱地坝村。
作为镇人大代表,张莲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民诉求:蔬菜交易市场缺乏价格公示栏、产业道路破烂、假期里孩子没人管……这些问题成为她履职的“指南针”。张莲向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实践站汇报,会同其他人大代表以及重庆市吴家镇人大代表一起商议,寻求解决办法。在她的努力下,蔬菜交易市场的价格栏立起了、道路修补了、假期托管班建起来了。张莲还应邀参加第11届四川农业博览会、重庆市荣昌区的展销会,宣传推荐东兴区及旱地坝村的优质农产品。村民的诉求都得到了一一落实。
“现在村民有问题,随时都能找到代表。”石子镇人大主席评价说,“张莲代表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履职方式,让代表履职更精准对接群众期盼,真正打通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