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颛顼故里·阳光米易”美誉的米易县,是一个“被太阳迷恋的地方”。记者近日来到米易县采访,全国人大代表、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党总支书记王永兰介绍,米易县年均气温20.5℃、日照2700小时、降雨量1110毫米,海拔度、温度、湿度、洁净度、优产度、和谐度“六度”的完美结合,造就了这一方得天独厚的“大地温室”,早市蔬菜、早春枇杷、晚熟芒果等特色农产品具有“早、稀、特、优”特点。“早春三月,北国冰封,米易县安宁河谷区已是瓜果飘香、金枇杷挂满枝头。”
记者了解到,米易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县和国家“南菜北运”基地县。2011年以来,米易县先后7次获得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称号。2018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4.45亿元,增长4.33%,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5.12亿元,增长4.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11元,增长9.1%。安宁河谷区建成了10万亩“稻—菜”粮经复合基地、10万亩晚熟芒果基地、4万亩早春枇杷基地,每年产出优质蔬菜40万吨、特色水果10万吨,早市蔬菜亩收入3万元以上,最高可达8万元/亩,特色水果亩收入2万元以上,最高可达5万元/亩。
王永兰说,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阳光米易”农业取得了“产业结构立体布局、基地连片规模发展、品种类型丰富多样、产品品质上乘营养、错峰填谷适应市场、农民钱包逐渐鼓囊”的发展成绩,但是依然存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王永兰告诉记者,米易县是山区县,农业基础设施建造成本高,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大,特别是边远民族乡村的基础设施更为薄弱;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农产品初加工设施配套不足,市场拓展能力弱,品牌经营意识不强,带动农户建基地、促增收的能力不强;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应用的产学研平台还未得到有效搭建,农业技术成果引进转化应用滞后,农业科技支撑体系还不够完善。
王永兰建议将米易县纳入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计划,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她希望米易县立足自身实际,编制好县域乡村振兴发展系列规划,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做好“绿色发展、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融合发展”四篇文章,努力推进安宁河流域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全力打造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王永兰还建议将米易县安宁河谷区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计划,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给予支持。她希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中,米易县以安宁河谷区10万亩“稻—菜”轮作基地作为核心示范区,对标对表国家级创建考评标准,编制好《米易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按照“突出重点、健全要素、补齐短板、打通节点”的工作思路,突出抓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土地、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聚集,努力将安宁河谷区建成国家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图为王永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