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活动

攻坚大凉山 啃下“硬骨头”——省人大代表聚焦“脱贫攻坚”

时间 2020-05-30 来源 四川人大网
[ 字号大小:]

  “今天是个好日子,隔着400多公里我都感受到老乡的喜悦!”日前,大凉山“悬崖村”全村84户贫困户收拾行装,开始搬迁至昭觉县城易地扶贫安置点,正在参加省人代会的省人大代表、昭觉县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百感交集。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被省政府工作报告列为2020年重点工作头一条。作为脱贫攻坚最后一块“硬骨头”,大凉山尽锐出战、全力冲刺。

  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努力确保剩余7个县摘帽、300个村退出、17.8万人脱贫,坚决攻克最后的深度贫困堡垒,大凉山脱贫攻坚成为省人大代表们瞩目的焦点。

 

“彝海结盟”谱新篇

 

  “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红军是咱们的亲兄弟,长征不怕路途遥”,一曲《情深谊长》,曾经唱遍大江南北,唤起人们对红军长征途经凉山时的记忆,尤其是那段难忘的历史——彝海结盟。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今,时光的年轮走过八十余年,如今彝海之畔再续军民鱼水情。省人大代表、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党支部书记马强告诉记者,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对口定点帮扶彝海村,大力实施助学兴教、医疗扶持、基础援建,实现帮扶工作从直接“输血”到帮助“造血”转型,“大家热泪盈眶,奔走相告:‘我们的红军又回来了!’”

 

 

  近几年,村里在发展农特产品上下功夫,并启动电商平台,把乡亲们的土豆、花椒、老腊肉、蜂糖、苦荞等销往千家万户;建起了花椒烘干厂、榨油厂等;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每户村民和村集体都入股,分享红利;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彝海村具有十分优秀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红色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在建的村史馆和脱贫攻坚成果展,以新旧对比深化感恩教育……2017年,彝海村整村脱贫,“索玛花开幸福来,彝海结盟谱新篇”成为彝海村村民脱贫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们彝海是凉山的北大门,京昆高速贯穿全村,离成都340公里,离西昌70公里,交通方便,村民脱贫后,我们还要集中精力做好乡村振兴!”马强代表说,他们请来了专家,对彝海村土质酸碱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是很适合种植水果等经济作物,“我们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征求村民意见,摸清基础数据,作好系统规划,合理整合资金,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实施,让村民们真正在发展中得利、受益!”

 

“悬崖村”的新生活

 

  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便是传说中的“悬崖村”。

 

 

  从前,想进村得花5个小时顺着藤梯爬上陡峭山壁,村里孩子们上学路就是一条”揪心路”。

  2017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特别提到了“悬崖村”。他说,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到村民们的出行状况,感到很揪心。

  第二天,来自“悬崖村”的一段视频火了。视频中,村民向总书记报告村里的最新情况。省人大代表、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说:“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干,让我们村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这一年,村民们扛了6000根钢管、120吨钢材上山.修出2556级钢梯,却仍然难进难出。

  而今,”悬崖村”84户贫困户搬出大山,住进了县城的新房。

  有新房住,路也更通畅了。

  2019年的最后一天下午,全国最后一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凉山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通村硬化路基本完成,最后一公里通村公路也在修建中,预计今年6月前正式通车。“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凉山交通建设也将继续发力。”省人大代表、凉山州交通运输局局长龚平告诉记者,目前,全州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2万公里,实现了所有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硬化路“两个100%”目标。

 

富民产业强起来

 

  近年来,凉山州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发展以核桃为主的“1+X”生态林业、“果薯蔬草药”农牧业,新建“1+X”林业生态产业提质增效示范基地34万亩,完成核桃嫁接100万亩……新建了5个省级培育园区,95个州县级园区,通过土地租金、园区务工、入股园区建设分股金等方式,辐射带动了7.64万人实现了脱贫,帮助10.3万人实现增收。

  “县政府引进的养鹅经销商将鹅苗分给村民养殖,再由经销商保底收购,老百姓既不愁销路,也能在家里获得收益。除了养鹅,我们还发展各类养殖业,虽然有疫情影响,但今年收入仍然会增加。”省人大代表、金阳县依达乡嘎格达村党支部书记肖富花信心满满。金阳县出台了《产业扶贫到户奖补方案》,整合涉农资金4500万元,对9月底前能见效的贫困户实施每户不超过3000元的产业扶贫奖补,鼓励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发展短平快的种养殖产业。

 

 

  省人大代表、凉山州文旅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康认为,“凉山具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也具备了发展文旅产业的条件、政策支撑和市场潜力。”目前,凉山正在探索“农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场景打造,将旅游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为传统乡村赋能。“既能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也能助力乡村振兴,还能为脱贫攻坚贡献有效力量。”

  与此同时,医疗教育齐跟上。

  省人大代表、凉山州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石一鲁实说,2015年以来,凉山州不断加大健康扶贫投入力度,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多举措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接下来将统筹整合省州两级卫健部门,形成督战合力,对7个摘帽县进行一对一联系指导,推动补齐健康扶贫短板弱项,助力全面脱贫,共圆小康梦。

  2015年10月,凉山实施了“一村一幼”计划,将“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懂得感恩情”作为幼儿的培养目标,2019年12月,对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习普通话儿童抽测,合格率达到99.03%。控辍保学“一个都不能少”,截至2019年10月,全州已化解58441名失辍学生。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