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兆丰年。1月19日上午,入冬以来的第七场雪在成都上空纷纷扬扬。出席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的遂宁代表团会场内气氛热烈,省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认真倾听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们发言,不时在纸上记下要点。
“我是村支书,我要发个言!”一名衣着朴素、腰板挺直的代表大声说道。
看到刘奇葆微笑着望着他,这位代表坐得更直了。接过话筒,打开笔记本和早已准备好的剪报资料,他自我介绍:我叫刘章华,是蓬溪县赤城镇连珠桥村党支部书记。接着刘章华报出一串数字:我们村以前是出了名的贫困村,2000年人均收入只有800元。经过我们努力,去年人均收入达6000多元,高于遂宁市农民人均水平,十年间翻了近三番!乡亲们说,这都是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
“真不简单啊!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刘奇葆对这个省级贫困村的脱贫致富很感兴趣。
“我们先是修通了17公里村道,然后引导村民种树、种水果,还发展乡村旅游,去年全村旅游收入800多万。”刘章华讲得十分自豪。
听着刘章华的讲述,代表们钦佩的目光投向这位头发花白的村支书。
“乡亲们能够一步步富起来,我觉得最大的心得,就是我们做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像修路这事,外界也支持了我们,但我们还是把群众都动员起来,投工投劳,真正当成自己的事来做。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积极性都起来了,更加爱家乡。脱贫后,我们又有了新的想法,要争取建成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把新农村综合体建好。我们的口号是,乡村,让城市人更向往。”刘章华激动地讲。
刘奇葆听后点头赞许,他说,新农村综合体,就是要把新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配套完善好,让农村生活更有品质,“你们觉得要实现这个目标,有什么困难?”
“我们现在感觉到的困难,就是建设新农村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想在本次大会上提出两点建议。”刘章华侃侃而谈,“一是农村缺人才,最突出的是缺能人、缺能干的村干部。在我们周边几个村,像我这样60来岁的村干部非常多,50岁以下的只有一个。即使有年轻的村官,也多被乡镇用了。‘村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村组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我建议,要加强农村的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农村的规划工作比较滞后,要继续加强。农村规划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方便生产生活的原则,要不然就会搞乱、搞砸。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希望得到支持帮助。我想,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再加上收入增加、产业发展,示范村建设就大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