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全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会议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贾瑞云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省21市州的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办公厅(室)主任、研究室主任齐聚一堂,交流经验、共商发展。
去年以来,全省各级人大机关在本级党委和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和人大常委会决策部署,“三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贾瑞云以 “聚焦‘两个维护’,推动‘三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为全省人大机关工作划重点。“希望各位同志不断锤炼党性、提升能力、改进作风,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和‘事事心中有数’的硬功夫,稳中求进推动‘三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 百花齐放展成效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蓄势之年,全省人大系统办公厅(室)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体参会人员带着思考、带着任务来参加会议。
会议的交流发言环节,让各市州因地制宜的人大工作探索实践演绎为一场场视听盛宴。
“我市创新开展‘代表·局长面对面’咨询会,推动代表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坦诚沟通交流。”成都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苏鹏介绍,成都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中,率先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质量基本工作标准,构建“国字号+省级+市级”三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体系。
“我市制定全省首部统筹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乐山市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构建乐山世界遗产‘全覆盖’保护法规体系。”乐山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杨登廷,还分享了在世界双遗产地和小凉山彝区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 的建设经验。
泸州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张国华则介绍了“数字人大”建设成果,“我市围绕‘一朵云、一张网、一道墙、一键通’功能布局,按照‘一中心五平台’规划设计,建成预算联网监督、代表履职、视频会议系统等7大系统,成为首批‘四川省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示范点’。”
南充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兰海燕介绍减负举措:“实行‘无会日’制度,严格执行每周四、周五‘无会日’制度,着力压缩会议频次和时长,年度实际发文数量连续6年持续降低。”
“我们在全州人大系统创新开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1376’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并制作汉藏双语宣传动漫,弘扬康巴儿女优良传统。”甘孜州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田龙分享涉藏地区人大工作经验,“今年我们建议办理的目标为‘解决率和办成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攀枝花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周国顺介绍,该市机关推行无纸化智能会议系统,实现会议全流程线上化。“截至目前,100余场会议、2500余人(次),实现会议报到、表决、满意度测评、阅文等全流程线上化,大大提高效率、缩减成本。”

凝聚共识 集思广益谋新篇
分组讨论中,与会同志围绕加强和改进人大机关工作、加强对市县乡各级人大的联系指导等问题展开热烈交流。
“建议进一步完善人大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由省人大统一开发全省通用的平台,在具体的建设模块上、端口的衔接上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宜宾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李小林提出。
凉山州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陈硕在发言中希望增加办公室系统专题培训,尤其是对于新任职的秘书长而言,急需业务知识的系统性提升,来缩短新同志的成长、成熟的周期。
“‘人大与青春同行’这个活动非常好!建议省级层面联动省直机关工委、团省委、教育厅等部门开展活动,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工作合力。”资阳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鲁琼表示。
“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调查研究联系点能不能适当扩面,在基层如果多一个联系点,下去工作也有一个支点。”遂宁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林波则关注调查研究联系点的扩面问题。
泸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赵红呼吁文稿汇编资料的共享,“建议在符合八项规定要求的前提下,省上研究室对全省性的人大系统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文稿进行汇编,以电子文档形式供市州交流学习,助力市州提升工作水平。”
讨论现场,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认真记录建议,不时与大家互动交流。据介绍,“‘一中心五平台’建设,将于2025年底前,整体接入党政高清电视会议系统,于2026年底前,全省同步完成建设,它将促进‘数字人大’融合平台向县(市、区)拓展延伸,推动全省人大系统‘数字人大’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提升人大工作整体效能。”
“今天的‘头脑风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比如,‘基层经开区如何探索开展人大工作’‘市州委人大工作会议如何筹备’等问题都有了明确的工作方法,让我们感到方向更明了、思路更清了、干劲更足了,对我们进一步做好人大机关工作,发挥服务保障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会议为全省人大机关工作提供了“路线图”和“任务书”。下一步,将紧扣 “两个维护”政治要求,把“三服务”工作与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结合,在立法质量提升、监督实效增强、代表作用发挥等方面持续发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