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社会委)自2020年5月成立以来,始终牢记使命,坚持锐意进取,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和民生民本主动服务,积极推进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锁定“三个方向”,保持服务中心大局定力
社会建设涉及面宽领域广,从何处着手、在哪里突破……这是社会建设委员会成立之初普遍面临的迷茫与困惑。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社会委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把牢政治方向、在紧扣职能定位基础上抓实履职主向、在聚焦民生发展过程中鲜明监督导向,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大局聚焦发力。
2019年以来,宜宾市相继推动了乡镇行政区划和村建制调整,两项改革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推动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委将做好“后半篇”文章牢牢抓在手上,先后会同相关部门,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及建设、“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村(社区)减负等工作为切入,深入基层调研形成报告送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建议22条,有力推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问题逐步解决,助力巩固拓展全市两项改革成果。宜宾市两项改革成效显著,特别是两项改革“后半篇”工作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和《廉政瞭望》等刊物登载。
2021年是宜宾市县乡集中换届之年,选举质量的高低,将一定程度影响到基层治理的基础。为助力夯实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基石,社会委牢牢把握作为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市人大常委会统筹安排赴县区指导县乡换届的机遇,认真参与督导指导,从程序设置合法性、议程安排合理性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推动村(社区)“两委”换届和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
此外,为服务全市中心大局,社会委还相继通过组织服务《消防法》执法检查,调研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协助开展合法性审查等工作,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助力全市改革发展。
把握“三个维度”,不断增强监督促进推动力
社会治理创新,不在于手段、方式的新与奇,关键在实效。社会委始终紧扣这一定位和导向,坚持从专注度、深入性和采纳率三个维度,着力增强人大社会建设监督工作实效性。
社会委委员均是兼职,如何解决兼职不专职影响职能作用发挥的问题。社会委成立伊始,即尝试建立联系对口部门制度,结合组成人员专业背景、履职经历等特点,确定每名组成人员日常联系单位(部门),发挥组成人员专长,相对固定联系领域,增强监督指导专注度、专业性和常态化。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委员牵头推进重点事项制度,充分发挥组成人员职能作用。
如何更好将监督工作转化为推动实效?社会委不断探索邀请专家、基层人大代表参与等方式,拓展监督深度;对查出问题清单式交办、对重点事项跟踪督办等方式,推动问题切实解决,努力确保监督实效。如仅在2021年组织开展的《消防法》执法检查过程中,即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4个,直接推动了6起市级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整改销号,市委市政府2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将乡镇消防救援力量建设纳入全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统筹推进,拟分别按10人和5-10人的标准对中心(特色)乡镇、一般乡镇落编,按不低于50万元的装备建设经费标准纳入市级财政保障,确保每个乡镇均配置1台小型消防车和8套以上个人防护装备及相关器材,推动补齐了人员、经费、农村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短板,执法检查成果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签批肯定。
社会建设工作政策性强,往往需要自上而下加以推动。社会委始终以推动顶层设计为目标,坚持以调查研究为抓手,主动围绕事关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的事项,扎实调研、深入思考,不断提升调研报告的“含金量”、采纳率,切实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所形成的关于加强消防安全和以社保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等2份报告获得市委主要领导签批肯定并交办,关于社区减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等3份报告转市政府办理,有力推动了所涉工作更好开展。
聚焦“三大领域”,突出服务民生效力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也是人大社会建设工作的归宿点、落脚点。社会委始终坚持聚焦民生保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民生实事办理三大领域,加强监督促进,推动民生持续改善。
无论是围绕农民工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以社保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开展的专题调研,还是针对《消防法》开展的执法检查……近年来,社会委始终坚持紧扣民生主题聚焦发力,通过开展监督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有力推动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农民工技能培训、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社保卡(电子社保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应急物资储备和消防安全等工作更好开展,切实回应了群众关切。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切实加以贯彻落实,社会委积极采取人大、部门、代表“三参与”和办前、办中、办后“三见面”的模式,全力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圆满实现代表意图、群众心愿;同时,积极探索在全市四级行政区域和所联系的领域,建立基层联系点、设立联络员,延伸工作触角,拓展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人大社会建设的方式渠道,积极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实践支撑。
“我们这里的卫生院设备太少了,要看个复杂的病都要到县城去,能不能帮忙解决下?”在深入基层调研过程中,这个看似与工作不相关的民生问题,却引起了社会委的持续关注。围绕当地群众需求,社会委多方协调争取,最终为当地卫生院协调帮扶资金8万元。而其他类似的地方是否也面临这样的境况?带着这样的挂牵,社会委还陆续主动走访联系了另外三个边远乡镇卫生院,累计帮助解决资金(含医疗设备)33万余元,实实在在帮助当地人民群众解决了看病不便的忧心事。
统筹“三个层面”,凝聚社会建设工作合力
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多方协同、联动推进,才能打开局面。为系统推进社会建设工作,社会委积极从加强联系指导、主动争取支持、强化横向联动上下功夫,整合工作合力。
如何调动各方参与社会建设委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社会委专门建立了全市人大社会建设工作交流群,实时分享工作动态、交流经验体会,激发联系部门和县(区)工作活力,促进全市各层面社会建设工作竞相推进。
而为了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推动力,社会委积极加强向省人大社会委汇报,主动争取省人大社会委调研统筹推进应急管理防灾及安全生产等工作,帮助宜宾出谋划策、呼吁建言;同时,主动向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通报年度重大工作安排,邀请市纪委监委等部门参与调研,探索人大监督与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路径,着力从不同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
抓好“三项建设”,与时俱进提升履职能力
推进人大社会建设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社会委坚持以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和制度机制建设为主要抓手,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履职基础。
自成立以来,社会委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人大社会建设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将业务能力建设抓手上,依托全市人大社会建设工作会等载体,通过邀请领导专家辅学、开展社会建设工作经验交流研学和为委员提供跟班学习平台践学等方式,积极提升履职能力;始终坚持把制度机制作为基础,制定实施了专委会议事规则等系列制度,通过规范履职行权,推动人大社会建设工作坚实起步、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