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人大代表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基扎得更稳更深更实,不断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方实践,这是一道时代命题。
面对时代之问,2022年以来,万源市人大常委会勇于破题、认真解题,在市乡两级代表中创新开展了“亮身份、亮承诺、亮成效,做合格代表、做群众表率”的“三亮双做”活动,不断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打开了代表工作新局面。
家站建平台,架起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
为让人大代表更就近、更方便联系服务身边群众,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万源市人大常委会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代表之家,以村(社区)为单位,设立代表联络站,统一按照有固定场所、有标识标牌、有规章制度、有活动台账、有代表“三亮”信息公示标准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代表之家31个,代表联络站83个,实现了代表开展活动有阵地、联系群众有窗口、履职尽责有平台。代表履职阵地平台的建设,既为“三亮”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方便群众随时联系代表和监督代表履职,同时也成为“双做”的“根据地”,方便代表开展活动、接待选民,成为了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
进家驻站听民声,人大代表与群众“零距离”
“三亮双做”活动开展以来,万源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关于加强和规范“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系列制度,引导市乡两级人大代表主动进家驻站,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成为百姓随时“搭乘”的“民情大篷车”,成为宣讲政策措施、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诉求的有效载体,让人大代表履职更直接,让百姓“搭车”更方便。截止目前,万源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宣讲政策35场,收集民生诉求200余条,协调帮助解决实事117件,拓展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新途径,丰富了闭会期间人大代表活动方式,畅通了民意表达的主渠道,延伸了服务群众的新触角,夯实了人大工作的民意基础,让“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更加扎实有形。
达州市五届人大代表、万源市七届人大代表刘晓岗免费为当地群众发放价值10万元的鸡苗,并为其讲解养殖技术、养殖经验,引导群众驶入乡村振兴的“快车道”,赢得了群众的纷纷“点赞”。万源市七届人大代表王让银在富硒茶叶采摘“抢鲜”之际,主动将收购现场搬到了茶园,降低了群众的运费支出,提高了群众收入,丰盈了群众“钱袋子”,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我身边”,实现了人大代表与百姓之间的“零距离”。
“三亮双做”的基础是“亮”,关键是“做”
为让“三亮双做”行稳致远,万源市人大常委会增强亮身份的规范性、亮承诺的针对性、亮成效的必要性,配套出台《代表履职考评办法》,印发履职考核表,列出4个大项13个小项的考核目标,“清单式”量化考评代表履职成效,让代表履职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得到明显加强,市乡两级人大代表亮出承诺2000余项,更好地促进了代表积极履职做合格代表,做群众表率。
“三亮双做”活动遵照“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要求,形成了“强化履职责任—密切联系群众—提升履职实效—增强人大制度自信”的良好工作态势,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从“会议代表”到“实干为要”的转变,代表们找到了荣誉感和责任感,群众们也找到了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