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何种考“法”,才能达到促学目的?
考什么“法”方能提升促用目标?
何时考“法”更能实现促效意图?
……
7月12日上午,达州市通川区人大常委会19名拟任人员在达州市委党校品行楼的电子化考场,开启了任前法律知识电脑考试的首场大考。
严“考纪”:程序严谨
彰显公平公正
“所有人员凭身份证及准考证入场!”“请打开健康码和行程码!”“背包等不能带进考场,请放到储物箱!”
……
上午9点30分,品行楼考点开放进场,19名“特殊”考生在工作人员的提醒声中,按照1米间隔,有条不紊地排队进场。
由市委党校、区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以及医务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一边引导考生依次进场,一边做好体温检测、消毒等防疫措施,并检查考生手机等物品上交情况。
考试开始前,工作人员对所有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系统、考试系统都进行了统一测试,严格信息传输安全,防止病毒感染和黑客入侵。网络连接采用局域网形式,与外网物理隔离,确保安全畅通。考场实行封闭管理,存有试卷参考答案数据信息的服务器机房、考试现场均配备了视频监控设备,确保考试监控全方位、不留死角。
常委会领导、媒体记者等组成巡考队伍,区纪委工作人员对考试过程实行全程监督,确保“任前考法”工作的严肃性与公平公正。
“不准带手机,不让交头接耳,更没有书可以找答案。”被提名为区法院北外法庭庭长人选的陈宇考完后向记者说:“考前,我用复习题模拟了几次考试,还专门学习了很多法律原文。我感觉这样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的真考试才是真的有效果!”
改“考法”:随机生成、自动阅卷
避免“人情分”“形式考”
开考后,考生输入准考证号进入考试系统。试卷共有50道题,分为单选、多选和判断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规定时限内提交试卷后,系统自动阅卷、即时打分并自动显示成绩。
“纸质试卷、考后阅卷等容易出现不严谨、不规范等问题,”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涛介绍实施电脑机考的原因。
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是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命工作的必经程序,是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过的“笔试”关。该区与市委党校合作,建立“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系统”,电脑随机排考、随机组卷,实现考生卷卷不同。
“通过电脑自动操作,避免了任前考法的走形式、打人情分的现象,真实客观地评价了拟任人员的法律知识素养,提升了人大人事任免工作的质效。”王涛说到。
明“考点”:定期更新题库
才能以考促学、以考促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法律知识考试,考什么内容才是关键。该区组建一支由人大常委会、纪委监委、法检两院和司法局等单位的理论专家、业务精英组成的法律知识考题专家库。参与单位也严格审核把关,积极选派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参与出题工作。
同时,区人大常委会紧密结合法治热点和工作需要,加强对出题人员的工作培训,将新修订的选举法、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时政要点纳入培训内容,增强出题人员的业务能力。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历时40多天,该区从500道试题中选出200道“智慧结晶”作为机考题库,内容涵盖了宪法、监督法、监察法、行政许可法以及《达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央、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等时政题目,注重对拟任人员应知应会法律法规知识运用的考核,防止机械背诵应试,并明确每年更新一次,进一步提升了“任前考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考试前,我们通过人大微信公众号对外公布考试范围及法律知识要点,满足考试人员及广大群众随时、随机学法的需求,从而达到以实考促真学的目的。”该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有关同志介绍。
用“考绩”:先考法后任命
合格管用、不合格缓任
考试结果的运用是考试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该区强化“任前考法”的结果运用,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成绩“怎么用”上突出实效性和导向性,即明确考试满分为100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90分及以上为优秀,考试成绩本届内有效。
凡考试成绩不合格、考试成绩失效或没有参加考试的,暂缓任命,直至参与同样方式的补考并成绩合格。
同时,向常委会组成人员及考生所在单位通报考试成绩,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增强拟任人员“走马上任”必须“考试通关”的意识,促使拟任人员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养成带头学法用法靠法的行动自觉,推动打造一支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国家机关领导干部队伍。
“通过这次机考,提高了我们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今后面对复杂、专业的审计工作我也更有底气了。”拟任审计局长的赵彬深有感触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