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天全县人大:代表一条建议 催生一座粮仓

时间 2022-08-30 来源 四川人大网
[ 字号大小:]

 

  8月26日,天全县仁义镇上坝村稻浪滚滚,满目金黄。一条彩色游步道贯村而过,将稻浪与点缀在山村的美丽民居,串联成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眼前的情景,让天全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龙晓勇无限感慨,“一条代表建议,换来一座‘粮食园区’。作为领衔代表,我深感慰藉。”

  变化,缘自县人大常委会工作监督的有力深入。

 

 

代表建议:调研深入  指向具体

 

  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之前,县人大代表龙晓勇就开始关注粮食安全。在仔细研读国家相关政策,特别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有关重要论述后,他敏锐地意识到,天全县地处盆周山区,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心系“国之大者”,充分发挥有限耕地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打造生态粮仓。为此,他深入全县产粮乡镇进行调研,对标县委发展定位和县域土地空间规划,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在仁义镇建设天全县粮食安全示范中心的建议》。

  “仁义镇素有‘天全粮仓’之誉,红军村一带生产的香谷米,曾作为朝廷‘贡米’,久负盛名。” 龙晓勇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仁义老场两乡合一镇,可耕作水田面积达到1.5万亩,常年栽种水稻面积在6500亩以上。”为了准确掌握相关情况,他先后多次深入仁义镇及周边乡镇,就保护耕地、撂荒地复耕、推进水稻栽种科技化水平等,向多位农业专家进行咨询,在此基础上向县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交建议。“建议内容主要有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产能、全方位激发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务农种粮积极性、推进农旅深度融合等,最终目标是打造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农耕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发展中心”。

  站位较高、分析精准、措施可行的建议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参会代表的关注,先后有13名县人大代表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对建议进行了充实完善。这份编号为47号的建议,随即被列为县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

 

 

人大督办:全程介入  多向发力

 

  “代表建议办理,既要讲过程规范,更要讲实效突出、结果满意。”对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是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颖的一贯主张。为确保建议办理扎实有效,县人大常委会全程介入、多向发力。

  压责督办。交办会上,县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罗遗要求承办单位务必强化办理前与代表沟通、办理中与代表对接、办理后让代表认可、办理全程接受社会监督,力争让每一件建议办得精准、办得实在、办得有效。

  调研督办。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对47号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盯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短缺、粮食种植效益不高、粮食产区基础设施普遍滞后等突出问题展开深层次研究,并提出创新方式解决“谁来种”、打造示范解决“怎么种”、延伸链条解决“效益差”等具体建议。

  “回头”督办。建议办理取得初步成果后,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提出建议的部分代表开展办理情况“回头看”。“听说仁义镇建成了生态粮仓,今天特意带俩孙子来看,真的是非常震撼。”7月20日,刚从观景平台走下来的游客房莉,在仁义镇老场村生态粮仓核心基地与实地考察的人大代表相遇,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指着眼前绿油油的稻田兴奋地说,“八十多岁的母亲来这里看了后一直叫好,说田坝本来就该种粮食。”眼前的变化,同样让龙晓勇深感欣慰,“尽管园区建设还有诸如种植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农旅融合配套项目建设还须加快进度等薄弱环节,但就整体而言,办理速度和成效已经让我非常满意了。”

 

 

提标办理:站高立远  自我加压

 

  “说实话,办理这个建议压力山大。”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高志祥说,仁义镇是全县粮食种植最集中的片区,基本农田占73%,素有“生态粮仓”之称。但近年来,粮食种植日渐式微。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村民发展非粮产业劲头十足。另一方面,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谁来种”成为老大难,要想扭转格局,难度可想而知。

  “再难也要上!这不仅仅是对代表的尊重,更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确保粮食安全决策部署的必由之路,是职能部门的历史责任。”

  坚实的举措,随之相继落地。

  ——严格保护耕地。投入项目资金60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000亩,全部用于水稻种植。整治撂荒地耕地1000余亩,低效耕作改造500亩。

  ——扩大粮食作物栽种面积。在仁义镇种植水稻7000亩、玉米9000亩、豆净种2000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3000亩。

  ——积极推进“三大”主粮农业保险,落实2000万元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其中种粮主体奖补资金预计可达500万元。

  ——推进“荷田改粮田”300余亩,建立稻渔综合种养基地400亩。

  “‘谁来种’,是盆周山区县粮食种植绕不开又回避不了的现实难题。”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告诉笔者,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县人民政府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水稻种植经验丰富且拥有成功模式的龙头企业,由企业在仁义镇流转土地进行示范发展。目前,该公司首批试点栽种的香谷米稻谷长势良好,给当地种植户提供了“家门口”的示范。另一方面,引导农民组建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仁义镇红军村示范种植。同时,在稻田相对集中区域,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连片种植。在此基础上,通过政策补助、宜机化改造、生产便道项目配套等方式,激励当地农户适度规模种植。

  “人大代表建议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感慨地说,“为高质量办好代表建议,县人民政府自加压力,将‘粮食安全示范中心’提升至省级粮食产业园区进行规划建设,已完成园区规划编制。”据介绍,该粮食产业园区覆盖仁义镇、城厢镇、始阳镇、新华乡等3镇1乡,幅员面积30余平方公里。规划投资3亿元,利用2-3年时间,将在园区建成产业融合示范带、园区服务中心、万亩生态粮仓产业大环线、红色旅游融合小环线、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优质粮油高产示范区、立体循环农业示范区。“目前,已经投入资金1240余万元,对园区核心区基础设施等硬件进行配套改造,重点打造以仁义镇红军村、老场村、六城村、云顶村、大田村、岩峰村、石桥村、永兴村8个村共3000亩的生态粮仓核心示范片,辐射带动新华乡、城厢镇、始阳镇等周边乡镇种植粮食4万余亩。”

  如今,建议办理已初见成效。走在粮食园区核心区,只见稻浪翻滚,稻穗沉甸甸。田野间,已然铺开丰收画卷。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