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他在报告中强调:“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以下简称代表“家、站”)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和为人民服务的主阵地,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
“三遗之城”都江堰市辖5个镇、6个街道、166个社区,从2013年初开始探索建设“人大代表之家”和“社区联络站”,目前共建立“人大代表之家”12个,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167个。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来看看都江堰市这几年代表“家”“站”的变化吧!
聚源镇:“指尖上的联络站”
聚源镇“代表之家”作为都江堰市对外展示、交流的一张“名片”,曾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来川调研座谈会上代表四川省基层人大主席团作工作汇报,在成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包惠来都江堰市走访调研过程中得到高度肯定。
在聚源镇19个社区全面建成人大代表联络站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采用“一站多点”的方式,在代表工作地、老茶馆、文化广场、小凉亭等受群众欢迎、人气聚集的地方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点,打造充满“人间烟火味”的代表联系点,形成了与群众保持常态化联系工作格局。与此同时,为加强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建立了“一站(点)一员”联络制度,配备了23名兼职民情联络员,协助人大代表做好接待选民工作。
聚源镇人大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1家、19站”为载体,设立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网络平台20余个,搭建辐射社区、代表、群众3个层面的联系网络,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反映群众心声,认真研究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打造服务百姓24小时“不打烊”的“指尖上的联络站”,为人大代表高质量履职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保障。而且,群众只需通过政务触摸查询一体机等终端设备,就能对建议办理、双联方案、干部任免、依法监督、代表履职、人大会议、选举等全业务工作公示情况进行查看监督。
蒲阳街道:建在茶馆里的代表联络站
说起团结茶馆,在当地可是远近闻名。茶馆是都江堰市蒲阳街道团结社区依托原青钢厂遗留的配电房改建的。保留了原来红砖墙风格的茶馆掩映在苍翠的竹林间,显得古朴自然。茶馆建成后由社区招募志愿者进行经营,并定下了 “一块钱一杯茶”的规矩。川西坝子的人们自古就有泡茶馆的习惯,风格古朴、价格实惠的团结茶馆成为周边群众闲暇时必去打卡的场所。
“既然茶馆如此受广大群众和人大代表的欢迎,何不把人大代表联络站也建在茶馆里呢?”团结社区党委书记左顺勇如此想。在蒲阳街道人大工委的指导下,社区按照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在团结茶馆完善了代表联络站所必须的制度、标识标牌。同时,在茶馆门口将人大代表姓名、职称、电话号码、接待时间进行公布。每到接待日,人大代表准时来到茶馆接待选民,听取选民意见,收集社情民意,将选民意见和想法记录在《人大代表接待选民记录簿》上,并提交社区两委班子讨论解决,处理结果定期在茶馆公示栏进行公示。“在茶馆里有啥话想说就说,也敢说。”村民陈朝菊说。只要有空,人大代表接待日她就不会缺席。她说,自己提出的建议,很快就会有回应,这让她觉得说话“管用”。
“长峰集团三期项目夜晚噪音过大,极大影响我们夜间休息。”群众的诉求得到人大代表和社区的高度重视,社区和人大代表第一时间深入农户家中,核实噪音扰民的真实情况,并将核实后的情况反馈给街道办相关部室。为切实解决困扰群众的噪音问题,街道人大工委和社区多次组织业务部室、企业代表、群众代表在茶馆召开坝坝会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噪音影响范围内的群众已得到搬迁安置,困扰群众的噪音问题得到解决。
“今年我们的竹笋销售很困难,前来社区收购竹笋的商贩把竹笋的价格压得很低,老百姓很吃亏,又找不到更好的销售渠道。”代表在收集到这个社情民意后,第一时间反映给社区,很快问题就得到解决。蒲阳街道人大工委专门组织了企业家、行业协会、电商平台来团结社区,与种植户们商量如何销售笋用竹。“社区农户的笋用竹有3000多亩,如何销售,是我们关心的大问题!企业家来了,不仅带来了订单,还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村民甘华芬说。2022年,团结社区竹笋产量达240万斤,总产值达720万元,群众增收80余万元。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在团结茶馆里,再难办的事情,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团结社区的做法就是基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蒲阳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徐文认为,民主不仅体现在选举,还要丰富参与渠道,让人民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让民主得到最有效的表达。只有发扬人民民主,才能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工作的推动中来。
灌口街道:坐落于2000万人次景区里的代表“家”“站”
2022年,为进一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拉近人大代表与游客、群众距离。都江堰市灌口街道选择位于4A级景区灌县古城中的龙池商住城作为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和南桥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新址,并进行全面升级。
灌县古城毗邻5A级景区——都江堰,是游客到“三遗之城”的必游打卡地,拥有成都市最美街道西街、南街、幸福路,每年吸引海内外游客超2000万人次。龙池商住城位于古城核心区域,老茶馆里每天充斥着往来不断的居民和游客。而南桥社区作为成都市村镇学院、都江堰市委党校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现场教学基地每年接待全国各省、市、州党员学员逾万人,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和南桥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可谓真正根植于游客和群众之中,属最接地气的“家”“站”,没有门槛,只要群众游客有需要,大门敞开,“家”“站”敞进!
灌口街道在“家”“站”引入了热心群众担任临时负责人,设立“喫講茶”居民调解室,常年开展“张嬢说事”和“有事找街长”等活动,帮助代表倾听民声,收集民情,调解民忧。今年以来,退休不褪色的热心群众张嬢嬢(张兆坤)的“张嬢说事”已成功调解各类邻里、家庭矛盾20余起。不论是人大代表还是热心群众,只要他们常在,就能给居民、游客满满的心安,就是在以实际行动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幸福街道:深入基层,点滴构筑幸福“家”“站”
幸福街道人大工委定期组织院落坝坝会、志愿服务、走访慰问等活动,发动代表深入基层、面对群众、倾听民声,为群众和企业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翔凤桥社区组织召开的院落坝坝会上,市人大代表张华伟接到居民反映金平巷路面破损严重、居民出行难问题,立即协调社区、街道、市综合执法局等部门实地查看,研究解决方案,并利用社区书记身份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及政策支持,成功落实金平巷路面修复项目,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多次深入院落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顺利建成约820平方米的混凝体路面和160余米的“彩绘涂鸦墙”,周边老百姓直呼:“好看又实在!幸福指数飙升!”
利用“代表之家”“社区联络站”,组织每名代表轮流接待群众,保证每名代表都有与群众直接联系交流的机会。两年来,全体代表共收集社情民意100条,涉及社区治理、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社会各方面。同时,街道人大工委把做好信访工作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以及监督政府工作的重要渠道。两年来,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5件,接待来访群众20余人次,做到了件件有结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天马镇:“逢场天”的移动“家”“站”
“走,到茶馆去耍,今天赶场噢!又有人大代表来摆龙门阵”。一大早,胡大爷就拉着好友朝饮茶议事馆走去。经过几个月的宣传,要了解政策、反映问题、摆“悬”龙门阵到饮茶议事馆成为天马镇群众的共同选择。
“我们乡镇嘛,办公条件有限,代表之家一般都设置在政府办公地点。而群众除了办事,一般不会前往,接待量不高,作用发挥大打折扣。建好之后咋个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让代表之家有效使用起来,就成了难题。所以我们就在想能不能延伸代表之家触角,主动走到群众身边,在茶馆设置代表联络站?”在主席团会上,天马镇人大主席吴家珩提出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其他主席团成员的一致赞同,在茶馆中设置饮茶议事成为了共识。
作为合并乡镇,为扩大覆盖面,天马镇人大在天马、胥家、驾虹三个场镇分别选了一个茶馆作为饮茶议事馆,每个月的第一个赶集日作为固定接待日,人大代表轮流走进茶馆与群众聊一聊、摆一摆,收集意见建议,闭馆期间则设置意见薄。
“最近学校周边卖小吃的人又多起来了,有些生面孔好像没有证照,政府还是应该管一哈哦”“街上的路面都破了,前几天有个人摔惨了”这些都是代表记录的群众反映的问题。
为切实解决群众诉求,天马镇人大制作了专门的记录本,由人大代表如实记录群众诉求,每月由人大收集、整理、汇总,向镇党委会专题汇报,对诉求合理的会上确定解决方案、解决时限和具体责任人,由镇人大负责监督实施,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实质性解决。截止目前场镇道路维修、环境卫生整治等5个收集问题已经解决,农集区水压不足、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等3个问题正在处置过程中。
代表们认真负责的态度逐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越来越多的群众习惯到饮茶议事馆反映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并不一定能够解决,但通过代表们耐心细致的讲解,群众多了一分理解,少了一分谩骂,真正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截止目前,通过饮茶议事馆平台共化解纠纷矛盾13件、收集处理意见建议23余条、提供各类政策咨询服务120余次,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