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是泸县人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连日来,泸县各级人大代表第一时间响应,声“入”一线,各出“奇招”,各亮“绝活”,扎实推动全国“两会”精神在泸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省代表开讲啦”,第一时间传达好声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咱们农民生活是越来越盼头了……”3月10日,泸县螺蛳山村的村民心里是暖暖的,因为他们的“主心骨”——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泸州市泸县福集镇螺蛳山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刘德琴正组织他们集中观看全国“两会”并在会后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刘代表说得对啊,这五年来咱们农民的就业渠道越来越多、途径越来越多、政策越来越多,收入也越来越多了。”大家听了刘德琴代表的分享后纷纷踊跃发言,现场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作为省人大代表中的‘新人’,我深感本领恐慌,所以我更需要自己努力学习今年“两会”精神,从全国 ‘两会’中汲取力量。尤其是当我从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为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时,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响彻人民大会堂,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那个时候我突然明白,除了我自己认真学习,作为省人大代表,我还应该把这次‘两会’的好声音告诉更多的选民群众,让他们也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与期望。”刘德琴说。
于是从当天下午开始,刘德琴便组织了多场次的“院坝讲堂”,一边组织村民集中观看全国“两会”,一边把自己认真学习收集的“干货”向大家分享。刘德琴以接地气的方式,向在场村民们讲述了全国“两会”上许多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也让村民们感到信心满满,受益匪浅,大家纷纷为她点赞,给她加油鼓劲。刘德琴表示,她将继续以“院坝讲堂”为载体,把“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宣讲送到寻常百姓心坎里,让“两会”精神更加贴近群众。
百年梨树下的“宣讲台”
3月12日,在泸县云锦山上,县镇两级人大代表把 “宣讲台”设在了百年梨树下。代表们借助“梨花节”特色活动的人气和声势,开展了“龙门阵”讲堂、“脱口秀小剧场”、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全国“两会”精神宣讲活动,引得众多游客驻足聆听。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让我倍感振奋、受益匪浅。作为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更要把总书记的讲话作为行动指南,要以产业兴旺为着力点,不断挖掘百年梨园和“高粱+油菜”等乡村旅游资源,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进一步推动桂花村高质量发展。”泸县云锦镇人大代表,桂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燕说,这次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她不仅准备分享全国“两会”心得体会,也将与选民群众共话“高铁新城”美好未来,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希望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村民一起响应政策,着力推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把乡村旅游带动起来、带活起来。
让“两会”精神冒着热气进课堂
3月13日下午,泸县二中顾问刘大勤、泸县二中团委副书记刘玉琳两位县人大代表走进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课堂,以《聚焦两会•中国式现代化》和《聚焦两会•科技创新》为主题,为泸县二中学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思政课,将“两会”知识搬进课堂,引导学生关心、关注国家大事,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两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今年‘两会’聚焦重点热点有哪些吗?” 刘玉琳代表以提问形式引入课题,接着对“两会”的概念及内涵、此次全国“两会”涉及相关的科技创新相关议题进行详细解读,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学生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刘大勤代表则立足学生视角,从青年人关注的“两会”热点议题出发,结合自己作为县人大代表的履职心得以及基层工作体会,与同学们交心谈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政策及其给教育改革发展和学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求学生增强坚定“四个自信”,鼓励学生勇担新时代青春使命。
课堂气氛活跃,两位代表的精彩讲授不时赢得学生们的阵阵掌声,随后部分学生代表也畅谈了自己的所思所感。通过此次特殊的宣讲课,学生们真切体会到了“两会”并不遥远,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是真正的“国事”连“家事”,“大家”连“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