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回应关切 保卫蓝天必有我
大气污染防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雾霾天气已成为百姓的“心肺之患”,达州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市委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结合“达州环保世纪行”活动,聚焦大气污染防治,开展专题询问,为打好蓝天保卫战贡献人大力量。
开篇:精心谋划 聚合力量开好局
为开展好这次专题询问,常委会进行了周密部署。强化组织,定制方案夯基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多次召集承办委室修改完善工作方案。主任会议专题研究《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专题询问工作方案》,明确组织领导、询问内容和工作步骤,为顺利推进询问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精心准备,找准问题添底气。组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明查暗访和调研活动,分管副主任带队到各县(市、区)开展调研,全面了解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研究解决措施办法。通过明查暗访核实大气污染防治点位61个,为专题询问配足了“弹药”。面向全市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机关单位征求意见并开展问卷调查,多渠道、多层次广泛征集询问内容,共收到相关建议500余条。协调市生态环境局、市广播电视台配合制作专题短片,直击大气污染“痛点”,为专题询问增添底气。主动协调,达成共识聚合力。积极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先后三次召开协调会,研究部署专题询问相关准备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对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相关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深入分析问题原因,积极研究整改措施,精心准备应询,接受现场“考试”。丰富形式,积极宣传浓氛围。利用达州电视台、达州日报等传统媒体和达州观察、川观新闻APP、达州人大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积极宣传污染防治经验,曝光违法行为,公布举报渠道,为专题询问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激发全民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热情。
正题:现场问询 敢于亮剑击痛点
“今年以来,我们切身感受到相较于往年来说,蓝天增多了、雾霾减少了,但主城区周边的一些大型企业每天排放物是否达标,是否存在偷排情况等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请问市生态环境局:我市针对工业企业的排污是如何开展监管的,下一步还有哪些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黎潇首先提出问题。
“首先感谢黎潇委员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我们高度重视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肖启文回答道。在市人大常委会上,11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围绕“我市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打算”“如何加强工业企业污染监管”“如何整治建筑工地扬尘和道路扬尘”“如何加大餐饮油烟整治”“如何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等14个大气污染防治中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询问。市生态环境局、发改委等18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先后现场回答询问并作表态发言。市政协、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主城区的通川、达川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7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见证了整个询问过程。
询问现场座无虚席,委员和代表们积极举手提问,问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击痛点,适时进行追问,其中不乏尖锐问题,颇有辣味。应询人直面问题,不推责不诿过,诚恳作答。市生态环境局首当其冲,被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点名询问3次,成为被询问的焦点部门。在你来我往的“交锋”中,让被询问对象真切体验到了“红脸出汗”,有力地推动了相关部门对大气污染问题的整改。
“在近3个小时的询问中,可谓是问出了民生、答出了责任。这种面对面的监督形式更有效果”,一位列席会议的代表深有感触地说到。
尾声:跟踪问效 持续监督升“气质”
“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提出的意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责任担当,狠抓任务落实,坚决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在表态发言中讲到。
专题询问始于“问”,不止于“答”!为了杜绝“一问了之”,专题询问后,市人大城环资委全面梳理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审议意见和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经主任会议研究后交市人民政府研究处理并持续跟踪,确保在法定时限内落实到位。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研究分析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制定了整改措施,严格按照《达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扬尘治理和机动车污染治理,严格落实各项推进措施,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效提升,2022年实现首次达标,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综合指数排名提升20位,创历史最好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