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甘孜州人大:让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绚烂地绽放在雪域高原

时间 2023-04-12 来源 甘孜州人大
[ 字号大小:]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甘孜州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自治州,全州户籍人口110.7万人,有藏、汉、彝、羌等35个民族,其中藏族占81.5%,是全国涉藏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甘孜州人大常委会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促进各民族深入交流交融,共建共享构建共同精神家园,积极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高站位立法  铸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法治基础

 

  法治化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路径,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由于历史、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影响甘孜州民族团结进步的因素仍然存在。为主动适应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常态,全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甘孜州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党领导立法和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于2014年初启动了《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制定工作,经过两次常委会审议,于2016年1月15日州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2016年6月1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条例》自2016年8月1日颁布实施。

  作为全省第一个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的立法项目,该《条例》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具体任务,规定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详细内容和具体方式,确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日,突出了宣传教育为重点和关键的工作主线,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快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对全州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产业调整、主动创维、群众工作等重点工作进行规定,为新常态下推进我州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条例》从法律制度上规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确保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民族关系协调等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全州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近年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甘孜州人大常委会还启动了修订《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开展《甘孜藏族自治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调研等涉及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的地方性法规,旨在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大幅提高民生质量、加大民族文化产业投入、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

 

高质量执法检查  铸牢民族团结进步的发展基础

 

  近年来,甘孜州人大常委会统筹谋划推进民族工作,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相关问题,及时开展对涉民族工作领域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切实维护各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致力于推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甘孜藏族自治州义务教育条例》执法检查。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短板和不足,要求州人民政府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履行法定职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发展规划、财政投入、资源配置保障“三优先”原则,进一步夯实义务教育基础,优化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加快义务教育网络平台建设与应用,促进农牧区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全面均衡迈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2年以来,统筹国省各类建设资金7.8亿元,新、改、扩建学校165所,撤并调整“小散弱”学校28所,优化整合教职工242人,分流安置学生1708人。

  致力于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开展《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执法检查。针对执法检查发现的推进工作不均衡、结合度不高等问题,要求州人民政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抓好《条例》的贯彻实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拓展各族群众就业创业渠道,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夯实民族工作的“物质基础、思想基础、民心基础、社会基础、法治基础”。截至2022年,国家、省、州级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22个、模范集体(示范单位)1156个、模范乡(镇)11个、模范社区(村寨)17个、模范景区2个、模范家庭19户、模范个人589名,国家、省命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28个,省命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2个。

  甘孜州70多年的辉煌巨变,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甘孜州人大常委会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实施《甘孜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切实铸牢民族团结进步的制度基础,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关系、促进依法治理、促进生态文明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水平示范引领  铸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群众基础

 

  2022年7月,甘孜州启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号召全州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自觉传承好家风、培养好家教、创建好家庭,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团结、共生共荣和谐大家庭。

  甘孜州人大常委会坚持“厅级领导率先示范+县处级领导纵深推进+一般干部职工及时跟进”,全覆盖完成首次入户联谊,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为民纾困解难。州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舒大春同志第一时间走访“9.5”泸定地震灾区联谊家庭,做深做细群众工作,千方百计保障好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积极解决受灾群众的“烦心事”。常委会机关牵线搭桥,组织省中医药信息学会专家团队赴结对村开展乡村振兴帮扶活动,推动中藏医药产业点、带、片发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九龙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坚持组织领导到位、安排部署到位、政策宣讲到位、入户联谊到位、解决困难“五个到位”,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通过联谊活动收集到群众困难诉求18件,当面解决7件,帮助解决5件,正在协调解决6件。

  州人大代表、得荣县瓦卡镇拥忠次仁,积极主动发挥代表“领头羊”作用,整合瓦卡镇子庚、阿称、瓦卡三村+引资企业联合成立尼琮阿咪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统筹收购瓦卡镇葡萄,流转土地651亩,签订流转土地劳务合同,实现“土地流转+就近务工+葡萄产业销售”均增收,引领三村近260余户群众、1200余人增收致富,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努力。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