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绵阳市安州区人大: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见效

时间 2023-05-15 来源 绵阳市安州区人大
[ 字号大小:]

       近年来,绵阳市安州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把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安州路径作为区人大常委会工作主线,在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创新监督方式、搭建履职平台、发挥代表作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实现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全覆盖

 

  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2018年1月,成立了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机关党委对于加强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人大机关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22年1月,建立了科技城新区建设、重点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10个专题代表小组党支部,通过强化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与其他党员代表之间的联系,突出党员代表与非党员代表之间的联系,让全区269名市、区人大代表在10个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履职活动。实现了有代表的地方就有党的领导,有群众的地方就有代表联系,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和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组建专题小组,发挥代表特长。换届后,在按选举单位组建日常代表小组的基础上,按代表专业特长和区委工作重点,组建了10个专题代表小组,设立专题代表小组活动场所,明确小组工作职责和年度活动计划。

  2022年,10个专题小组都认真开展活动,收集相关建议94条转交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办理。专题代表小组活动已经成为安州探索新时代地方人大代表工作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色品牌。

  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委室+机关+代表联系模式规范化制度化。制定下发《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四联”“三进”活动实施意见》,推行“四联三进”活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联系常委会委员;常委会委员联系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各专委会、常委会各委室联系代表小组;省、市、区、乡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联系村(社区)、联系企业。人大代表进企业、进村(社区)、进院落。在联系走访过程中,共搜集各类问题256个,其中191个已经全部解决,65个问题正在解决中。

 

因地制宜搭建代表履职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民意表达载体

 

  打造人大代表之家,让代表履职更有归属感。在区人大机关、10个乡镇共建设11个人大代表之家,根据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平台建设运行相关工作要求,对所有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实行统一标准,做到统一标识、统一品牌、统一接待流程、统一规范档案。同时,还制定了运行管理办法,明确了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建立了视察、调研、学习、向选民述职、接受选民监督、联系选民等相关制度,使人大代表之家运行更加规范。

  建好代表联络站,做实人大代表接待群众活动。根据区委及10个乡镇的发展重心,围绕作用发挥,制定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标准和运行管理办法,共建立市、区、镇人大代表联络站56个。

  在花荄镇通过“站内坐班+下沉网格”方式,密织代表联系群众网络,有效发挥代表在依法治理、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在河清镇通过代表备课评价等制度,加强对代表的履职监督,激励代表积极参与场镇经济社会建设。

  在桑枣镇定期开展“人大+司法”活动,有效破解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难题。

  在界牌镇、秀水镇进行“智慧人大”试点,将“面联”与“网联”有机结合,推进人大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黄土镇通过“四堂”机制(政策宣讲堂、普法大讲堂、选民点题堂、履职为民堂),助推代表竭诚为民。

  千佛镇、高川乡通过“代表赶场日”接待群众活动,全力办好民生事。

  联络站建立以来,共接待群众5657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82条,其中解决或基本解决的293余条,为代表联系选民和为选民办实事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同时,授予人大代表示范岗50个,充分发挥代表示范表率作用。

  探索建立社会建设联系点,织密社情民意联系网。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在区、乡镇、村(社区)等办事服务窗口和场所建立收集社情民意的联系点位,完善社会建设基层网络,作为基层群众和人大代表直接参与基层监督和了解群众意见的经常性互动平台。在区级层面设立人大社会建设驻区政务与营商服务中心联系点,在乡镇采取便民服务中心+代表工作站、社区服务大厅“1+N”的方式设立人大社会建设联系点,由区镇人大代表驻点开展工作。区级联系点实行周一轮流值守制、乡镇实行赶场日轮流坐班制,通过制作社情民意登记表、社情民意收集台账等,主动收集群众对民生事项、社会治理工作等方面意见建议。

  截至目前,已在城区及5个试点乡镇建立14个联系点,256名代表参与值守坐班464次,收集意见建议321件。230名代表开展活动429次,收集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11个方面的意见建议270件。组织7次联动接待活动,深入区政务与营商服务中心、高川乡、雎水镇、界牌富安社区等地,现场收集问题31个,解决问题13个,解答18个。

  以文化为魂,打造“请你来建言”履职品牌。区人大常委会依托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社会建设联系点,以“请你来建言”为主题,搭建代表与选民沟通的平台,收集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人大代表、选民和相关部门,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协商、重点工作决策、代表建议办理督办等,把群众的“好声音”“金点子”转化为科学决策、正确决策、依法决策的成果,实现“决策共谋”让群众说出来。活动开展以来,组织专题座谈10余次,参加座谈的人大代表117人次、选民代表138人次,协商解决问题38个。

 

在履职过程中不断丰富监督方式,深化全过程监督

 

  完善人事并重监督。制定出台《加强对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工作人员任后监督的试行办法》,采取日常监督+会议考评+年终评审的方式,对人大任命干部进行监督,考评、评审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去年,首次对人大常委会任命的24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考评监督。制定出台《绵阳市安州区人大常委会法官、检察官任前审查和任后监督办法(试行)》,人大代表参与从年度考核、案件质效、审管工作通报、履职评议、业绩考评等方面对法检“两官”进行全过程监督。同时还邀请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参加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履职评议等。

  创新专题代表小组监督。为增强监督实效,发挥专题代表小组代表的专业优势和在各个领域的特长,各专题代表小组根据各组监督重点,制定年度计划,开展各种专题调研、视察和支部活动,提出相关建议,形成调研报告,经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后,转交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办理,将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落到实处。

  强化民生实事监督。坚持民生实事票决项目从代表中来,每年区人代会向代表征集民生票决项目,通过全体会议对上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并成立民生实事专项督导工作组,制定专项监督工作手册,制作“票决项目”实施情况公示栏,将工作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对口联系民生实事项目,邀请人大代表每季度听取一次项目进度工作汇报,组织一次现场视察,召开一次推进工作会,分析民生实事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谋划下一步工作,做到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工作有部署、有跟踪、有检查,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深化基层司法监督。在常态化开展司法监督的同时,在桑枣镇试点建立了全市首个基层司法监督工作站,基层站所负责人(派出所长、司法所长、法庭庭长、交警中队长)定期进站面对面听诉求、解难题,不定期开展社会治理会商、民事纠纷联调等活动。镇人大主席团每年组织区人大代表对驻镇司法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由区人大常委会向主管部门通报,有效发挥基层司法站所在服务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安州落地见效

 

  激活代表“角色意识”,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加强对人大代表的培训,在换届后开展人大代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每年组织两期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班,不断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代表委员共话廉,遍访收集民生事,收集民意解难题”等主题活动,各级人大代表走访、接待、帮助群众4407人,走访602家市场主体,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722个,703个问题得到解决或基本解决,代表履职活力不断提升。

  明确代表目标任务,提升代表担当精神。试行积分制管理,促进代表争先创优。将代表模范遵守宪法、人代会期间履职、闭会期间履职和示范引领为民代言做表率等四个方面情况进行量化评分考核,制作代表个人履职清单,填入代表个人履职记事本,每一名人大代表都按照要求,列出年度履职学习、参加代表小组活动、参加各种会议、为选民办实事、撰写代表建议的计划。每年11月,采取代表自评、代表小组组长复评,最终评定代表年度履职积分结果,在次年人代会上进行通报,并向原选区选民通报。对考评积分靠前的5名进行表扬;对考评积分位于后3位的,进行约谈,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动态确定人大代表示范岗。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