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犍为县人大常委会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在省、市人大的有力指导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和人大中心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宣传渠道,着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犍为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2018年以来,共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稿件400余篇,一篇稿件获评2020年度全省人大新闻三等奖,“犍为人大”网站信息点击量平均为“10万+”,犍为县人大常委会连续5年被省人大评为新闻宣传先进单位。
一、新闻宣传矩阵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们不仅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介,也注重运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使人大宣传工作逐步迈向“文、视、声、网”的信息化网络化轨道。目前,犍为县人大常委会创建有“犍为人大”网站,在县级媒体“掌上犍为”设立有“犍为人大”融媒号,定期刊发县人大常委会公报、主任会议纪要、人代会专刊,积极订阅《中国人大》《人民权力报》《民主法制建设》《乐山人大》等报刊,常态化保持与省、市人大媒体和县内媒体的沟通联系,聚智聚力、同频共振,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发力、横向纵向整体联动的宣传工作格局。
二、新闻宣传媒体融合发展做法
(一)宣传地位更加凸显。把做好宣传工作作为县人大常委会党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的重要抓手,鲜明突出宣传工作在人大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五年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指定一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分管宣传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安排,机关各委室全力配合;要求各镇人大主席亲自负责宣传工作,并纳入人大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压紧压实责任,形成全县人大宣传工作“一盘棋”局面。
(二)宣传阵地更加巩固。一是积极发挥主流媒体主阵地作用。与县委宣传部及县内新闻媒体密切统筹协作,建立联系沟通制度,对县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要会议、重大宣传主题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对外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宣传效果。邀请新闻单位相关负责人和新闻记者参加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类会议、执法检查、代表视察调研等活动,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形成了人大机关与新闻单位双向互动的宣传工作机制。二是积极发挥新兴媒体生力军作用。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立足县人大常委会网站和融媒号,借助省、市人大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平台,聚焦人大监督工作、宣传代表事迹、反映社情民意,不断强化人大宣传工作的整体合力,开创了全县人大宣传工作新局面。三是积极发挥人大队伍宣传员作用。加强人大宣传工作培训,不断提高人大机关和各镇人大工作者调查研究的脚力、发现亮点的眼力、总结提炼的脑力、驾驭文字的笔力,建立了一支勤学善思、能说会写的人大宣传工作队伍。
(三)宣传重点更加突出。一是突出对重大活动的宣传。围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抗洪救灾等重大活动,组织工作专班,持续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展现全县人大工作者和人大代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担当。2020年在抗击犍为“8.18”特大洪灾工作中,撰写的信息《闻“汛”而动,彰显人大为民情怀》,受到时任市委彭琳书记、市人大常委会赖主任的点赞和转发。2020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撰写的信息《对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依法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执法检查侧记》,被省人大网站、微信公众号、《人民权力报》《民主法制建设》同时刊载。2022年在犍为“3.30”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中,撰写的信息《“冲”在第一线,“战”在最前沿——犍为县人大常委会战“疫”记》在《人民权力报》头版刊载,《坚守“疫”线的螺丝钉——犍为县各级人大代表疫情防控“群英谱”》在省、市人大网站、微信公众号、《民主法制建设》杂志登载,得到市人大常委会赖主任充分肯定,受到广泛关注和点赞。二是突出对履职行权的宣传。围绕全县中心大局工作,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大力宣传人大创新方式方法、多措并举监督、推动问题解决的履职实践,充分展现全县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不断提高人大工作的影响力和权威性。2020年在县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县镇人代会等重点工作中,加强县镇整体联动、部门协调配合,广泛宣传“十严禁、四必须”等换届纪律,以及宪法、选举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发动符合条件的公民进行选民登记、参加选举投票,大力引导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依法行使权力,成功选出市人大代表53名、县人大代表250名、镇人大代表1148名,选举产生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县人民政府班子成员、县监察委员会主任、县法院院长、县检察院检察长,表决通过相关决议,实现了选举氛围风清气正、选举结果人民满意。三是突出对人大代表的宣传。每年制定代表宣传方案,精选宣传报道对象,与县融媒体中心密切协作,联合开展深度采访挖掘,大力宣传代表在“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企业专项行动”等重大活动中的先进事迹,2018年以来,累计宣传报道各级人大代表150余人(次),推出了捐款200万元助力疫情防控的市、县人大代表余美强、疫情期间主动为商户减免租金的市、县人大代表梁学海,返乡创业、投身乡村振兴的县人大代表胡先军、罗凤英,扎根热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县人大代表市、县人大代表李君、县人大代表蔡礼军等一批先进典型,展现了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模范带头、为民履职的时代风采。
三、新闻宣传媒体融合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是认识还不够到位。社会上有一些人员甚至部分领导干部对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存在着人大宣传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思想。二是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相应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致使人大宣传工作处于缺乏管理、缺乏激励、缺乏约束状态,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三是队伍还不够强大。虽然人大机关和各镇人大都建立了宣传工作队伍,但部分人员对人大工作不够熟悉,致使稿件质量参差不齐,缺乏高品位、有深度、有见地的宣传作品。四是对新媒体的使用还不够充分。存在重文字、图片等传统宣传形式,轻直播、视频等新兴宣传手段,对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使用较少,缺乏专业人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大宣传的受众范围,影响了人大宣传工作的实效。
四、融入全省人大宣传矩阵思路
(一)做好“程序+创新”。深入研究新时代宣传规律,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各自优势,把人大工作的政治性、法律性与人大宣传的互动性、新颖性有机结合起来,把刻板的法律语言变成鲜活的人物和事件,增强故事性、现场感,让人大宣传工作更接地气、更生动、更活泼。
(二)做好“传统+新媒体”。有效利用各级党报党刊、电视广播、人大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加强沟通、密切合作,持续发挥传统媒体主渠道、主阵地的重要作用。积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加强新媒体在人大宣传工作中的运用,大力运用网站、微信、移动客户端、“互联网+”等新媒体和融媒体平台,提升新媒体环境下人大宣传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三)做好“对内+对外”。坚持内外并重,努力在人大系统内外、在行政区域内外,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宣传格局。在充分调动人大工作者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力量、各级各类媒体力量、社会各方面力量,为人大宣传工作所用,画好“同心圆”,共唱“人大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