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台县人大常委会以建立完善“四项机制”为抓手,持续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切实增强代表履职实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汇聚起广泛的人大智慧和力量。
建立完善代表建议督办机制。坚持会议交办、责任单位承办、县政府副县长领办、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督办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每年从所有建议中甄选群众普遍关心的10件作为重点建议办理,并在年底的人大常委会进行满意度测评。换届以来,代表累计提交建议306件,县十九届人大一次、二次会议期间的158条建议已全部按期办结,建议办理的满意率达到100%。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闭会期间代表建议提出和办理工作,2018年,县人大常委会开办《代表之声》,收集代表在闭会期间提出的意见建议,以《代表之声》的形式,按公文处理流程转交政府部门办理。《代表之声》开办四年多来,共交办城市规划、民生事业等方面意见建议52条,有力推动民生需求与县委政府政策形成共鸣。如:关于涪江大桥与东河路、滨涪路交汇处建设下穿直行通道的建议以《代表之声》转交政府办理,4个月内办理完成,下穿通道建成通车。同时,创新工作举措,充分发挥县人大代表微信群方便快捷联动作用,对代表在微信群内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办理落实并直接答复代表,实现“微建议快办理”。如:代表在微信群内反映石安到塔山段道路建设引起扬尘污染,有关部门负责人立即回应,在一个小时内即调派洒水车开展降尘处理,得到代表们的一致点赞。
建立完善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机制。于2019年试点启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2020年实现县乡两级全覆盖。经广泛征集、严格筛选、充分审议、差额票决、政府承办、人大督办,民生实事项目由“政府部门自己定自己办”转变为“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促使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高度融合,实现了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历史性转变。每年在县电视台推出民生实事项目系列专题报道,在三台政务网和县人大常委会微信公众号开辟《民生实事票决制》专栏,适时播出县级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和完成情况,广泛接受全县广大群众检阅和评判。四年来,共征集县级民生实事项目建议近500条,票决出民生实事项目40件,有力推动了农村数字广播、残疾人托养服务等一大批民生事实的落地见效。
建立完善人大代表履职保障机制。积极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不断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换届以来,邀请代表参加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活动67人次,列席县人大常委会等重要会议90人次,让代表了解常委会阶段性工作重点,及时掌握全县重大事项,有效提升代表知情、知政、知责、知法的能力。落实代表履职经费保障,按照每名代表每年500元的标准拨付代表小组活动经费。继续为无固定工资收入的代表发放执行代表职务补贴。督促代表所在单位落实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期间正常享受工资和其他待遇,并为代表履职提供必要保障。认真听取代表在履职方面提出的意见需求,为代表履职解决困难、提供帮助。
建立完善人大代表履职监督机制。加强代表履职监督,持续推进代表述职评议工作,按照届内全覆盖的原则,每年确定一部分县人大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报告本人履职情况,原选区选民对其履职情况进行评议,并将述职评议结果作为代表连选连任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评定为不称职的,须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由县人大常委会报请县委同意后劝其辞去县人大代表职务。加强代表履职档案规范化建设,对代表的个人履职过程进行全面记录,通过建档案、晒成绩,打破人大代表届内终身制,疏通了代表进出口,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充分发挥代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