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源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中央、省委、达州市委、万源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各行各业人大代表专业优势,以专业人才凝聚专业合力,以专业精神研究专业问题,以专业履职强化专业监督,探索尝试依据专业划分建立代表小组,高标准搭建履职平台,积极探索推进“代表联络站+”工作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活动,有效破除了代表履职“不专业”的阻碍。
高起点谋划,明确“航向目标”
人大工作的活力在代表、动力在代表、潜力在代表,只有不断夯实代表工作这项人大工作重要基础,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机关”建设目标。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履行职责、开展活动、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和依托。2021年以来,万源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代表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在全市县级人大率先建成31个代表之家,83个代表联络站,初步实现代表活动常态化、站点运行规范化。特别是以人大代表“三亮双做”活动为抓手,把联络站建设运行与代表意见建议办理“面对面”答复、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代表回原选区述职评议等工作结合起来,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生动,更具体,成为全市人大工作的鲜明底色和创新亮点。
2022年,在巩固原有联络站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深入一线调研、外出取经学习、集中起来讨论,万源市人大常委会开始以制度的形式将代表专业小组活动的经验固定下来,为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7月,万源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代表小组和专业小组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在代表专业小组等创新工作机制方面的经验,并在第11次主任会议通过《关于组建代表专业小组和开展专业小组活动的通知》,通知从人员组成、活动数量、活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从而保证了代表专业组规范开展活动、依法履职,保障这一代表活动组织方式的常态化、规范化,实现了实践创新到制度层面的递进。
(图为万源市人大组织召开代表“三亮双做”活动暨家站建设工作推进会)
高标准建站,搭建“连心桥梁”
万源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将代表专业联络站建设列为常委会工作要点,对特色站点建设作出规范,高起点推进联络站建设。印发《关于万源市人大代表专业联络站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为确保建成后的联络站切实起到辐射带动引领作用。
走进位于石窝镇金山寺村的特色农业产业人大代表专业联络站,绿色、清新扑面而来,“访农情、知农需、解农忧、办农事、助振兴”的工作原则醒目又精准,站点职责、接待制度、驻站代表工作职责、活动计划等一整套制度体系清晰明了,一个特色、专业的农业产业联络站点高标准“上线”。联络站建设过程中,在市人大常委会精心指导下,市人大人农工委、人代工委等机构的协调配合下,从万源市和石窝镇两级人大代表中,精心遴选了20名具有农业农村专长的代表作为驻站代表,分管农工委的副主任担任联络站工作指导,邀请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市农业局总农艺师担任联络站特邀指导员,为联络站的高质量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并结合“和美万源”文化、农耕文化等万源元素和以人为本理念,设计出特色农业产业人大代表专业联络站专属标志,活动场所统一使用印有专属标志的门牌、标语等标识,着力打造站点特色。按照方便联系特色农业产业领域从业人员和当地群众、方便代表开展活动的原则,在金山寺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二层选择使用面积35㎡的两间办公用房,作为联络站驻地,配备了会议桌椅、办公桌椅、资料档案柜、高性能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和信息化设备,进一步增强站点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为推动代表联络站高质量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了联络站各项工作职责、工作人员职责、联系接待制度、开展活动制度、事项处理制度、驻站人大代表工作职责等各类规章制度及活动计划等一整套制度体系。通过把联络站工作人员和人大代表成员相关信息上墙、接待流程上墙、工作制度上墙等相关内容上墙公开,推动交流互动,提升工作质效。
(图为建成后的石窝镇金山寺特色农业产业人大代表专业联络站)
高频率进站 托起“绿色希望”
特色农业产业人大代表专业联络站成立后,按照“访农情、知农需、办农事、解农忧、促振兴”服务理念和“聚合专业力量,赋能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原则,聚集农业产业短板弱项,精准发力,着力打造“农业”问题建议收集、整理、传递、解决一站式服务平台。
石窝镇金山寺村联络站突出涉农属性,发挥联络站设在农村、代表工作在农村的天然优势,定期“敞开大门”接待选民群众。联络站及时收集梳理农业相关问题建议,并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纳入接待主题,邀请相关群众、村委会主任与农业领域的代表、农业技术人员一同参与讨论研究,做到能答复的当场解答,较为复杂的问题和建议在第一时间交办相关部门。同时对办理情况组织开展跟踪督办,确保联络站收集、交办的问题建议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图为万源市人大组织代表和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调研马铃薯种植情况)
在此基础上,该联络站围绕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开展农业主题的视察调研活动,为石窝镇的农业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如为拓宽人大代表发展农业产业的知识面,驻站代表赴其它地区参观学习农业发展的优秀经验;为深入了解本村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状况,组织开展“农业产业化”专题调研活动,对乡村水稻、蔬菜、香芋等种植情况开展实地调研;为减少耕地抛荒的情况,进村入户联系群众,劝导村民复耕土地。
此外,该联络站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帮助当地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真正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成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在该联络站驻站代表的助力下,石窝镇积极申报3A级高山农业粮油园区1个,建立1000亩玉米、马铃薯高产攻关示范区(金山寺村小尖山),100亩攻关示范片2个。引导村民土地流转,集中耕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整治撂荒地400余亩,实现机械化耕作面积2000余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700余亩。同时积极发展种养殖大户5个,市级龙头企业1个。该镇也取得了达州市级“撂荒地整治先进乡镇”和“粮食生产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图为人大代表和技术专家在集中耕作现场指导种植技术)
产业兴,农民才能富;农民富,乡村才有活力。万源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探索推进“代表联络站+”工作模式,建立特色农业产业人大代表专业联络站,高效发挥人大代表联系农业产业、服务农业产业的平台纽带作用,进一步激发代表活力、凝聚代表智慧、彰显代表作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带动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培强,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切实打通人大代表联系农民、服务农民、倾听民意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