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精准聚焦 务实监督 推进法治内江建设

时间 2023-06-05 来源 内江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
[ 字号大小:]

  近年来,内江市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着力“四个聚焦”“四个监督”“四个提升”,为推动内江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着力“四个聚焦”,确保抓住监督重点

  (一)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法治建设。支持“一府两院”采取“清单制+责任制”的方式,与重庆市及自贡等其他市深化司法协作和警务协作,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管辖争议解决、办案协作等合作机制,实现司法互助常态化,为双城经济圈建设营造出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二是助推司法保障高质量发展。支持“一府两院”不断深化“政企联动”、“院企合作”、“检企共建”、“铁拳护企”等行动,依法保护市场主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三是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有效整合司法系统和行政系统的力量和资源,着力打造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精准的法律服务环境、有力的司法保障环境。

  (二)聚焦重大改革部署落实。一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监督议题,全面开展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制、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放管服”改革、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等工作监督,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二是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坚持自上而下、审慎稳妥的原则,市、县(市、区)两级人大常委会依法听取本级监委开展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情况报告,测评满意率均为100%。三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听取和审议法院、检察机关落实司法责任制、环境资源审判、新时代法律监督、公益诉讼、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切实解决执行难等工作报告,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推动司法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三)聚焦社会和谐稳定。一是严格开展执法检查。开展《禁毒法》、《社区矫正法》以及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切实保证法律得到遵守和执行。二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协调推进立法和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专题听取试点工作情况汇报,提出了意见建议。《内江市着力以立法“破难题”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做法在省人大常委会《人民权力报》上刊载。三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大力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开展,健全“伞状+警务网格”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抓牢抓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稳定各项工作,保障社会安定和谐。

  (四)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推进出租车行业整顿。督促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强化道路执法,深化行业整顿,出租车行业不良现象得到有效整治。二是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推动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升级改造,在主城区重点路段设置“绿波带”,缓堵保畅成效明显。三是助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听取市政府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情况的汇报,助推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打击破案率明显上升,发案率和资金损失呈现双下降。四是积极助推公安机关规范化执法。听取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的汇报,推动公安机关,严格执行“首违警告”、“轻违不罚”,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降格处罚、拆分处罚等执法不规范问题。

  二、着力“四个监督”,确保提高监督实效

  (一)监督议题“精”,开展“贴近式”监督。一是围绕中心选题。贴近法治化营商环境、环境资源保护、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推进等市委中心工作,认真谋划监督议题,主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围绕重点工作选题。贴近法治政府建设、司法体制改革、社会安全稳定等被监督单位重点业务,主动走访联系单位,全面梳理监督议题,确保一届之内实现重点工作监督全覆盖。三是围绕群众关注选题。贴近道路交通安全、电信网络诈骗、执行难、扫黑除恶等社会关注度高,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精心选择监督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监督过程“实”,开展“融入式”监督。一是全方位立体监督。坚持把法律监督融入工作监督之中,在对涉国家安全法律开展执法检查之时,既监督国安机关依法履职情况,又检查政府有关方面履行国安职责的成效,使监督的效果得了整体的提升。二是全过程跟踪监督。注重加强监督事项的过程管理,做到工作落实和工作监督同步,在法治宣传教育中,初期监督其安排部署、责任落实;中期实施专题询问,评估普法效果;期终开展验收检查、总结推广经验,“七五”普法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三是全链条节点监督。抓住监督事项的重点环节实施监督,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依法对线索摸排、侦查批捕、提起公诉、依法审判等环节听取汇报和审议,形成监督链条,促进扫黑除恶工作取得重大胜利。

  (三)监督导向“帮”,开展“助推式”监督。一是促进落实。坚持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监督全过程,及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处理发现的问题和困难,助推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促进规范。坚持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导向,协调推动落实经费预算、装备配置,办公场地、人员编制等工作保障,有力助推了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辅警队伍规范化、司法所规范化等建设工作。三是促进加强。主动向市委报告调研成果,提出针对性、可操作的意见建议,通过市委的重视,助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道路交通管理等工作得到持续加强。

  (四)监督求效“严”,开展“问效式”监督。一是问效率。在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时,严格法定程序,环环相扣,做到“三早两及时”,即监督计划早发布、调查研究早开展、工作报告早准备,审议意见及时印发,办理情况及时回复。二是问成效。紧盯工作部署落实情况、决议决定执行情况、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情况,严格跟踪问效,确保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三是问满意。常态化开展“审议意见、评议意见、询问意见+满意度测评”,强化测评结果运用,推动人大监督由“虚”变“实”。着力强化代表建议督办,登门拜访、现场查看,与代表、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对办理情况开展满意度调查,代表建议按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

  三、着力“四个提升”,确保锻造优秀队伍

  (一)注重提升政治站位。一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把党的绝对领导贯穿于人大监察和司法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主旋律,严格依照法定职权、限于法定范围、遵守法定程序,开展依法监督。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接受群众监督,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对合法权益的维护、对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和优良法治环境的期盼。

  (二)注重提升监督水平。一是维护法治统一。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扎实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系统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全力确保宪法和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严守监督纪律,严格落实不干预司法活动、不插手具体案件的要求,强化司法监督,确保监察权、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二是促进决策部署落地。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渝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确保党的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人大监察司法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三是推动创新发展。立足监督职能,助推联系单位创新发展,开展了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等工作监督,推动传统工作数字化,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注重提升整体效能。一是强化上下联动。加强对省人大常委会的请示汇报和对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沟通联系,统筹谋划监督内容和开展时间,力求做到同频共振。二是强化横向联合。加强与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合作,提升人大监督的整体效能;加强联系单位的互动,合力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社区矫正、禁毒防艾等工作,保障人大监督更有成效。三是强化专业建设。在人大监察和司法机构组建时,侧重吸收具备政法、监察工作经历或有法律专业学历的人员进入到监察司法队伍中来,让真正懂法律、精监督的专业人员来行使监督职能,使人大监督更具专业化。

  (四)注重提升作风能力。一是提升学习能力。建立和完善定期学习制度,认真学习联系单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深入研究联系单位业务工作,主动参加立法、司法、社会治理等专业培训,着力提升业务能力,增强监督本领。二是提升落实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工作规则和联系单位工作制度,建立了工作月报、周报、例会制度,严格落实“清单制+责任制”工作机制,确保工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三是提升创新能力。创新工作方式,实行审议前的调研与审议后的督导相结合,不打招呼的暗访与集中专题调研相结合,总结经验、宣传做法与发现问题、协调指导相结合,开展监督有计划、重实效,确保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