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是落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川渝毗邻地区区域合作功能平台,更是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同路径。绿色是明月山最鲜明的底色,生态是明月山最显著的优势。近年来,大竹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支持转动能、提效能,积极助推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为大竹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宏图胜景贡献了人大力量。
切中生态治理要害,助推绿色发展
以治源为根本,守护一方生态。大竹县人大常委会每年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监督内容,认真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每年定期听取上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强化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监督整改,形成环保监督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2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6天,同比增加11天,优良比例为92.1%,同比上升3.1%,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同时坚持每年选取若干生态议题开展监督,通过强化对全县环保及其相关工作的视察调研,达到指出问题,提出建议,推动问题解决的目的,有力保障和促进了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以净水为基础,守护一湾碧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开展执法检查,采取查看现场、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了解我县《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及水污染防治工作现状,助推全县城市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达到100%,6个国省地表水考核断面平均水质首次达标率为100%,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同时,督促政府投入上亿元资金对平滩河牛角滩断面实施综合整治,实现该断面水质从劣V类提升为II类水质,该项目被评为全省重点小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典型先进经验。深入调研全县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情况,视察全县河长制工作情况,积极对接重庆市梁平区、垫江县人大常委会,共同抓好明月山生态环境保护和铜钵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全力推进全县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县人大常委会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
以增绿为抓手,守护一片青山。组织调研《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贯彻执行情况,提出“强化宣传教育、创新监管机制、加强林政管理”等审议意见,督促林业、应急管理等部门落实林长制相关要求,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安全利用。同时对全县非煤矿山绿色健康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要求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一矿一策”整治方案,指导推进九盘山片区矿山安全隐患消除和生态修复工作,督促矿山企业坚持边开采、边治理进行生态修复再造,指导矿山企业因地制宜复垦披绿、栽种经济林等多路径恢复治理,推动矿山增绿生态增效。
信守民生福祉初心,助推共享发展
推动满载绿水青山的民意认真落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大竹,是全县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大竹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县十九届人大以来,人大代表对生态环境方面提出议案1件,高质量建议44件,其中关于《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出台关于加强县城护城河综合治理的决定》列为议案专题办理,《关于推进东柳河综合治理提升河水水质的建议》等3件建议被纳入重点督办件,由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其余建议通过召开交办会及时将建议交由相关责任单位,对代表建议办理进行全过程跟踪,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有效推动问题解决,加强了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推动满载绿水青山的民意得到有效落实。
推动“环保世纪行”活动深入人心。围绕“让天空更蔚蓝,让空气更清新,让呼吸更顺畅”主题,与市人大同步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组建2022年“达州环保世纪行”大竹县活动组委会,制定活动方案、责任清单、考核办法、考核细则,保障活动有序开展。印发《大竹县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巩固提升“四大专项行动”方案》,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烟花爆竹污染防治、烟熏制品污染防治、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等纳入专项行动,大气污染防治的“老大难”问题得到破解。扎实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和重点企业深度治理,全县3家水泥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淘汰砖瓦企业27家,规范整治40家。同时有奖征集大气环境违法行为问题线索,并在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公告,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共收集问题线索87条。精心安排部署六·五环境日活动,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发送公益短信70万余条,开展线上线下公众开放活动4次,曝光典型案例3件,全民参与氛围达到高潮,2022年大竹县在市人大“环保世纪行”考核评比中拔得头筹。2023年“环保世纪行”活动围绕水污染治理主题,将环境保护进行到底。

图为县人大常委会召开2023年达州“环保世纪行”大竹县工作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地生根。大竹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人大开展工作的行动指南,连续5年对乡村振兴及其相关工作开展监督工作,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调研视察等多种方式,推动政府层面加快推进有关工作。通过持续跟踪,督促县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多个方面做了大量实质性工作,打造高标准规划现代农业园区26个,创建省五星级园区1个,创建全国产业强镇2个,培育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匠心绘制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

图为县人大常委会视察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坚固实体经济本源,助推开放发展
齐头并进促发展。大竹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方面的重点工作来善谋施策,重点抓好听取和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县级政府性重大投资项目建设执行及计划情况等专项报告,要求强化要素保障,提高国有资产、政府专项债等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引入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工作;对达州—大竹快速通道、北湖酒店等项目建设加强跟踪督办,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一体规划,推动全面融入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
纠偏补正优环境。围绕营商环境优化开展专题询问,成立5个调研组,历时4个多月,重点就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建设经营环境、融资环境、信用环境、亲商爱商环境等八个方面深入调研,经过归纳汇总、剔除雷同、反复论证,最终“吹糠见米”确定了19个具体询问问题,为开展好专题询问打下坚实基础。会后及时把询问问题和建议整理后清单式交县人民政府研究处理,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告处理情况,形成询问、梳理、交办、跟踪、督办的工作闭环,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始终保持“进行时”。同时,组织视察大竹经济开发区(川渝合作示范园区)工作情况,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提升服务企业的意识和能力,为企业的顺利入驻、发展壮大服好务、解好难。

图为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监督发力亮实招。大竹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将对包括专题询问在内的有关重点监督事项,有针对性地实施跟踪监督,推动解决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发展问题。坚持开出“审议清单”,在对每个报告的审议过程中,常委会都会将组成人员审议时作出的有内容、有价值的发言与人大调研报告提出的建议意见相结合,留下问题最突出、意见最统一、建议最扎实、观点最鲜明的内容,以“清单”的形式反馈给政府,确保每条审议意见都能直击工作要害。持续加强跟踪问效,加强人大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的推进落实,对于列出的“审议清单”,坚持定期听取政府对相关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汇报,对办理质量较差、问题整改不到位的,责成政府重新办理,并再次报告,确保问题不落实决不收兵。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绿色发展,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大竹县人大常委会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为助推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共同打造川渝一体化合作高地贡献大竹人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