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刻保护迎来了重要转折期。”
“切身体验文化惠民民生实事,实实在在看到了文化生活的新变化。”
“感受到被重视,资阳文化生活的变化也有我的一份力!”
……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滋养着城市的气韵。
为扎实推动资阳文化事业发展,资阳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文化工作,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准确把握新时代繁荣文化事业的价值导向、目标任务、重点领域、方式方法,立足职能职责,从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环节发力,交出了一份亮眼温暖的文化答卷。
立法保护留住文化根脉
绿树阴浓夏日长,石台倒影入洼塘。初夏的资阳气温渐升,而坐落在安岳的安岳石窟却清凉宁静。从一尊尊摩崖造像前走过,仿若漫长时光里的一场旅行,留下的是惊叹与美好。这份沉淀在历史光阴里的雕刻艺术,盛开在古老土地上的文化奇葩,如何保护?
2016年,资阳市获批地方立法权。市人大常委会立足长远,着眼文化根脉传承延续,把不可再生的石刻保护好,将首部实体法规确定为安岳石刻保护,切实发挥立法引领作用。市人大常委会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社会参与”的立法格局,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立法咨询专家库,不断完善立法制度平台,探索“全程参与、分段领跑”的工作模式,积极稳妥推进地方立法工作。2019年2月1日,《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安岳石刻保护从此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立法,是一种回应,更是一种开始。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权威也在于实施。《条例》出台后,资阳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把《条例》执法检查列入年度工作要点,确保《条例》得到实施、落到实处。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严格按照《条例》加强对安岳石刻的保护。2020年3月6日,安岳县文广旅局接到群众电话举报,反映有人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净慧岩摩崖造像保护范围内违规进行爆破挖掘作业。该局赓即派出执法人员赶往现场,确认属实。根据《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执法人员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开出了开展《条例》执法检查以来的第一张罚单。
强化监督激发文化活力
民之所盼,人大工作之所向。
资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精准有力的监督,打出监督“组合拳”,推动文化事业不断向好,不断擦亮幸福底色。2022年开展《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执法检查,对审议意见开展跟踪督查,有力推动红色资源传承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
为推动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资阳市人大教科文卫委深入重庆市大足区、安岳县深入调研,详细了解大足石刻游客中心建设、两地联动推进机制建立等情况;听取安岳县人民政府和市县相关部门单位推进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针对两地融合深度、力度不够,推进机制仍需完善和项目要素保障不足等短板或问题,提出4条具体整改意见,目前正在逐一落实。
为更好地把民生实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将20件市级民生实事全覆盖纳入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监督计划的安排,市人大教科文卫委深入县(区)实地监督,通过听(听取汇报)、问(询问情况)、看(推进现场)、查(工作资料)、评(实地点评)等方式,详细了解文化进万家惠民活动,文化馆、图书馆等六类馆(站)免费开放两件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助推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加快推进。“很震撼,尤其是石刻艺术展,带着孩子来参观一下,主要是想让他感受一下文化的熏陶,没想到周末人这么多,明天再带他去图书馆逛逛。”前来博物馆参观的王先生满脸惊喜地说道。
代表建议赋能文化发展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人大代表也十分关注文化事业发展。市人大代表李伶提出《关于举全市之力推动安岳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议》,引起资阳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将此建议办理列为重点建议办理。市文广旅局迅速行动,将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项目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加快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各项建设呈有序推进态势。”建设单位现场代表胡斌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安岳县地标建筑,将极大地推动安岳石窟艺术的保护传承、促进安岳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对助力安岳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产生积极影响。
看着景区内的怡人风景,齐备的附属配套设施,络绎不绝的游客,李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当时提出举全市之力推动安岳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议,也没想到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进展,我对建议办理落实情况十分满意,希望创建工作能不断完善,为安岳助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打造成渝中部特色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